厚望时陷入失望 绝望中迎来希望--评国奥胜伊朗 |
 |
 |
SPORTS.SOHU.COM 2004年3月28日15:02
东方网-新民晚报
|
|
 |
痴心球迷令人感动 | 厚望时陷入失望,绝望中迎来希望,这是中国足球的怪圈之一。对待昨天国奥队的胜利,我们不需仰望,拒绝热望,但需要凝望。
“心不死,梦还在”,这是球迷们昨天挂出的横幅。确如是。天下无不散的宴席,如能在杯盘撤尽之时,无愧于心,道一句“尽力了”,那也是另一种满足。
赢球了,而竞争对手却距离雅典更近了。这样的场景,确实让人怀有“双重心情”。“在烈火中重生”也好,“在烈火中永生”也罢,中国足球其实最需要的,仍是结果,而不是另一种“涅磐”。
历史往往都是由一些细节组成的。在转折关头,永远是“必然中的偶然”在起作用。对国奥队而言,细节是马来西亚队第86分钟的射门,是昨天比赛中有些模糊的点球。中国足球的问题在于,只能依靠偶然,却无法抓住必然。以目前这支国奥队的实力而言,3比1胜伊朗队,和被马来西亚队逼平一样,都是一种偶然。
赛后,韩国国奥队主帅金镐坤评价说,中国队具有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而我想,这是国奥队在绝望之后,在甩掉包袱之后,一种自发的实力体现。一个接踵而至的担忧是,下一场比赛,在国奥队重燃希望(哪怕只有一丁点)之时,中国足坛的许多人,会背上那个刚刚放下的包袱吗?或许,很多人只想“死得好看一些”。
沈祥福不可能彻底做到“忘记雅典”,所以他只能面无表情。从这个层面上讲,3·27大捷,只是让国奥队体现了“生存价值”,捍卫了自己的尊严。如果最终出线无望,那么很多年以后,球迷们不会记住3·27这个夜晚,倒是3·3和3·20之夜的一些故事,会恍若昨天。
胡兆军说,过去的就让它过去吧;张耀坤说,不赢的话对不起大家;于涛说,我为沈指导拼到底;杜威说,感谢球迷……这场比赛,让原本已经定位于“享年23岁”的国奥小将,看清了许多东西。昨夜今晨在与国奥小将的交谈中,我感受到了他们的这种成长。这,或许才是“3·27”之夜中国足球的最大收获。 记者晏秋秋(本报武汉今日电)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