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敦奥运会“雷人”不倦
再过100天,第三十届奥运会的圣火就将在伦敦点燃,然而,不安和争议却始终伴随着这届奥运会。一方面,全球经济危机的“大背景”与英国社会混乱的“小环境”令奥运会的筹备与举办充满了艰辛与坎坷;另一方面,伦敦奥运会主办方在奥运筹备期间一而再再而三地制造出种种“雷人”事件,令其屡屡成为被质疑与声讨的对象。
安保演习没查出假炸弹
为了测验伦敦奥运的安保,英国警察还真是有一套。据美联社报道,在最近进行的一次安全演习中,英国警察将假炸弹成功混入了奥林匹克公园,并将这一结果对外“大肆宣传”。对此,官方声明称,此类测试的关键目的在于增强伦敦奥运会的安保能力,并对奥运时可能存在的威胁有所准备。一些奥运安保专家表示,这些常规测试由安全专家设计,本意就在于暴露弱点和缺陷,因此不必对结果过分忧虑。结果这样一个“假戏”却起到了“真戏”的效果,在得知这一消息后,全世界无不质疑伦敦奥组委和英国警察的能力,恐慌情绪异常严重。安全演习本是好事,可不当的处理却使得结果更令人焦虑了,你说这是不是“没事找事”?
专家视点:
体育社会学专家杨建设针对有关伦敦奥运会的诸多“雷人”事件发表了观点,他认为虽然演习中将假炸弹带进了奥林匹克公园,但他们是在测试自己的安保问题,因此没必要大惊小怪。测试的本意就在于暴露弱点和缺陷,现在发现了问题,之后及时解决就好。但在这个事件的处理上,舆论导向出现了一定的偏差,使得影响和效果偏向了负面。
“杜绝握手”引世界哗然
安保上的“小乌龙”还不算完,参加伦敦奥运会的英国运动员还曾得到英国奥委会的建议:为了预防病菌传染,他们在比赛时应避免和比赛对手以及与会的名人、嘉宾乃至政要等握手。英国奥委会表示,此举是出于对运动员健康的考虑,希望能降低疾病的风险,从而保障他们能以最好的状态在奥运会上取得佳绩。
“对于运动员构成最大威胁的就是疾病和伤病。我们谈论这些都是为了降低这一风险,是关于手的卫生。”英国奥委会首席医疗官员麦柯迪在接受当地媒体采访时说。
当被问到握手是否该避免时,麦柯迪表示:“从某种角度来说,是的。在奥运会和一些大赛上,疾病带来的影响很大。手的卫生很重要。”此话一出,举世哗然。在巨大的压力下,英国奥委会不得不强调,他们并没有完全禁止握手,只是提醒运动员。
专家视点:
虽然这个举措会让英国运动员与其他国家运动员在礼仪方面产生影响,但英国奥委会的目的只有一个:保障运动员的健康。因此,这样的措施本无可厚非。但这种事情只适宜内部“心领神会”,不宜公开表态。
“禁婚禁学”到底为哪般
继“拒绝握手”的建议之后,英国内政部又出现了另一项规定,参加伦敦奥运会的外国运动员、教练和代表团官员,在英国逗留期间不许结婚。英国内政部解释此项规定是为了防止外国运动员利用奥运会的机会申请居留权。
据英国广播公司报道,今年有近两万名欧盟成员国以外的奥运会参加者将获得六个月的签证,但这些签证不仅禁止在英国结婚或举行民事伴侣仪式,还禁止改签学生签证在英国上学。报道说,做出这样的特别限制,是为了防止非法移民和恐怖分子利用奥运会的机会进入英国。据悉,英国边境署已经通知所有204个国家和地区的奥运会代表团有关的签证规定。外国奥运代表团要出具证据,证明其成员不会逾期滞留或寻求其他就业,并有足够的资金支付参赛费用和返程机票。
专家视点:
这个要从国情考虑,英国作为发达国家,非法滞留问题比较严重。所以英国方面出台了这项措施,就是要杜绝这种事情的发生。防止外国运动员利用奥运会的机会申请居留权的同时,也是保证国家安全的表现,大大降低了恐怖袭击的几率。
“婴儿买票”史上头一遭
除了上述雷人事件,伦敦奥运会的票务系统频出问题是另一大“人祸”。去年底就有媒体爆出,由于伦敦奥运会主要赞助商抢购大量热门赛事和开幕式门票,导致英国老百姓购票艰难。今年年初的花样游泳赛事居然超售了1万张门票,更是让人大跌眼镜。
其后还由于网络瘫痪导致奥运门票官网中止运行,致使许多票主和购票者都没能完成自己的交易。
在如此一票难求的情况下,伦敦奥组委不但不想办法和措施挽回人心,反而提出带婴儿看比赛也需要购买成人票的声明,这无疑引发了更大的争议。婴儿也要购买成人票,这在奥运会的历史上也是第一次。
专家视点:
2008年北京奥运会时,前来北京参观的英国奥委会成员就表示:“我们的奥运会(指伦敦奥运会)从规模上无法与北京奥运会相比。”规模上小于北京奥运会就意味着在设施尤其是观众座席方面肯定要少于北京奥运会。伦敦奥运会现有的门票根本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英国奥委会让婴儿购买成人票,此举看似非常荒谬,但我认为英国奥委会依然是从安全角度出发。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