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1984年8月7日,第23届洛杉矶奥运会,中国女排姑娘再展雄风,势不可挡,直落三局,击败东道主美国队,成就"三连冠"伟业。 |
“铁榔头”郎平在美国的家,距离1984年她和队友勇夺奥运会冠军的赛场——洛杉矶长滩体育馆,开车只需要五十分钟。
从1984年到2007年,23年的时间里她只回过一次“长滩”,不是刻意的故地重游,而是在20年前的1987年,她刚刚去美国读书的时候,曾带着新墨西哥大学队去加州打比赛。当时,当球队的大客车开到长滩体育馆附近时,身边的美国朋友提醒她:“Jenny,三年前你就是在这里战胜美国队,拿到奥运会冠军的。”
故地重游,郎平在体育馆大门口找到一块纪念牌,上书几行大字:1984年8月7日,第23届奥运会女排比赛。冠军:中国队,亚军:美国队。
“如果是现在,我肯定赶快掏出相机来几张照片,回家贴博客上跟大家分享。可当时穷啊,大家都没有相机,也就没那个意识要留影,就使劲看了几眼就走了。”或许是时间过得太快,或许是生活变化太大,忆起20年前的事情,郎平既感觉是在眼前,也感觉已非常久远,“后来我没再去过长滩,确实也没必要那么刻意地去纪念什么,但是1984年奥运会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不可能忘记的。”
“我记得特别清楚,和美国队决赛开始前,我在运动员入口处看到电视屏幕上映出一个画面,是美国队主教练塞林格和三大主力海曼、格林、克罗克特的头像已经挂上了奥运会金牌!这当然是美国电视台事先制作好的画面,我指着屏幕对身边的队友说,瞧他们多想拿金牌呀,咱们得把挂在他们脖子上的金牌摘下来!”
直到今天,郎平生活中最常用的数字,都取的是1984,可见1984年奥运会在她心里的位置,“那次奥运会我们和美国队碰了两次,小组赛1比3输了,决赛3比0赢了。记得小组赛输给美国队以后,我特别自责,被压力压得喘不过气来。去吃饭的时候,我端着盘子发呆,后来忍不住哭出声来,哭得上气不接下气的。还好哭完就好了,到决赛的时候我的状态特别好。”
“记得比赛打到后来,我们每次比赛前,都先从我们住的奥运村到住在长滩体育馆附近的华侨滕先生家,在他家里吃一点可口的中餐,小零食,小点心,休整一下再去体育馆比赛。”长滩体育馆留给郎平的印象,几乎全是与奥运会的比赛有关:“当时听说有一万多球迷去给美国队加油,我们拿到最后一分的时候,我就感觉整个体育馆里,星条旗都没了,全场飘的都是五星红旗。”
“我们每场比赛都是打完比赛就有警车开道把我们送回奥运村。那时候的国际形势跟现在不同,奥运村也是铁丝网立着,机关枪架着,那架势挺吓人的。”时间过去了23年,郎平对长滩夺冠的记忆却没有磨灭。
郎平所说的奥运村,是著名的UCLA(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洛杉矶奥运会时,除了东道主美国队外,其他参赛国代表团都住在UCLA和另外一所大学的学生宿舍里。
“我们在UCLA里憋了二十多天,打完比赛了还等了好几天,等所有的项目都比完,参加完当地华人组织的庆功会,大家才能一起回来。”郎平回忆说,“那时候参加奥运会就是去比赛去了,哪儿像现在,奥运会像个大PARTY,奥运村是很轻松愉快的氛围。2004年雅典奥运会的时候我又去了奥运村,特别感慨,二十年的时间,奥运村和我当年的感觉完全不同了。我们那个时候经济也不行,哪儿打得起国际长途,在洛杉矶那么长时间,没打过一个电话,包括拿了冠军,也没跟家里报喜。”
后来郎平又去过两次当年奥运村所在的UCLA:“差不多是1994年左右的时候,我又去了UCLA,感觉和1984年的时候已经完全不同了,变化很大,很多新建筑,也有很多地方被翻修过了。其实洛杉矶这座城市也是一样,二十多年间变化很大,虽然不像北京的变化那样翻天覆地,但是这座城市,确实是变得越来越美,绿化非常好,当然车非常多,繁华是一方面,你也可以认为是喧嚣或者是有点乱。”
郎平1987年赴美留学,一直到2000年,她才基本结束飘泊,选择在洛杉矶定居。“我的家不在洛杉矶市内,是在洛杉矶南边一点儿,靠海,距离迪斯尼乐园开车只有十五分钟的路。”
郎平很喜欢洛杉矶,一方面是因为洛杉矶的气候宜人,很适合居住,当然更重要的,是她的宝贝女儿生活在洛杉矶,那里有她的牵挂。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