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队伍中,我们就是一种怪异的存在。大大小小的会议,各种的场合,那些女队尖子队员享受着最好的服务,最好的褒奖,配置最好的资源。如果我们侥幸出现,那么一定是她们的陪衬,或者是以反面的参照物出现。”
说这话的是中国游泳队A君。颇有点文青的表达中透着一股子酸气。作为中国游泳男队的希望之星,A君曾短暂地拥有过比赛机会和褒奖,但很快就落得个“内战内行,外战外行”的评价,有刻毒的媒体甚至将他和兴奋剂等因素相关联。最后的结果可想而知——他开始走向一个急速下滑的人生轨迹:成绩止步不前,无奈选择退役,当一个地方游泳队的教练,培养出还算靠谱的游泳选手。周而复始。
在队伍中,A君的成长和机遇很具有代表性和群像感。由于历史使然,他们很少接近先进的训练方式,各种比赛机会也绝缘,这就导致他们在真正到了比赛的时候,各种问题接踵而至。
由于对职业生涯和人生缺乏清晰的规划和定位,他们在训练中处于混沌和迷茫状态。于是,就连他们自己,也认可了自己不行的结论。偶尔有选手在国际上冒尖,他们都会将这种成功归功于出色的身体条件和训练哲学(蒋丞稷,1996年奥运会两个第四)或者依托于中国传统的强势蛙泳项目(比如曾启亮,1998年世界锦标赛第二)。天才啊,机遇好啊,成了他们吐槽和围观的最好的宣泄点和肆意观瞻的对象。
他们坚信,这些天才偶尔的发光,无法带动群体性的进步。不幸的是,这种结果最后往往被坐实——中国男子游泳偶尔冲向世界的光芒,就像曾启亮那个著名的光头一样,在长达十年的时光之河中逐渐暗淡,直到陨落。
偶尔,他们也会缅怀下以前的辉煌年代——那是上世纪50年代,第一批游泳男选手为了奥运会,被送到了游泳强国匈牙利镀金。那是中国游泳人第一次文化启蒙,在先进的训练理念和思路的指引下,在优越的训练条件下,中国游泳男人贪婪地吸收着国外的营养,回国之后,很快实现了井喷:先是出生香港的广东蛙王戚云烈在国际节游泳表演赛上以1分11秒6的成绩打破100米蛙泳世界纪录,随后是穆祥雄三破世界纪录,据参与其中的陈运鹏透露,中国游泳人在多项处于世界前列。
虽然没有精密的刻度和秒表可以认证那个时候的世界纪录,但在当时,这种行为确实几大的激发了民族虚荣心和自信心。在泳池,海边和游泳馆,拥挤了争论自己是“穆式蛙泳”的游泳爱好者,而每个周末国家队的测验课,也被来自四面八方的朝圣者挤得水泄不通。
现在人们还在假设——加入没有那次奥运会的缺席(1956年奥运会,因为国际奥委会接受台湾作为成员国,中国决定退出比赛),中国游泳会不会成为世界游泳强国,我们的北岛康介菲尔普斯的时间点会不会提前,属于刘翔式的热闹会不会在游泳中发生?
但历史是不允许这种假设的。现实是,中国游泳热因为奥运会缺席戛然而止,中国游泳,从此缺席世界赛场长达二十多年!
再次返回世界大家庭的中国游泳,发现技术和科技已经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因此他们迷信这样一种怪圈——中国男子体制不行,无法和欧美人相抗衡。这种迷信如同一种传染病,自上层到教练甚至到队员本身全部弥漫。中国游泳,开始主观和被动地,开始像仰望星空一样仰望那些擦身而过的五朵金花、四朵小花、罗雪娟们。中国游泳,开始进入母权时代。
前期的蒋丞稷,稍后的曾启亮,再稍后的吴鹏,都艰难地以一己之力对抗国际游泳。这种个人英雄主义的单打独斗,由于无法在理论上支撑,在行动上加以复制,更多的沦为个体的英雄主义救赎。
一个叫张琳的北京小伙出现了。和吴鹏同岁的他先是复制了几个前辈的老路:在连续三次大赛中,他都不敌年轻的后辈朴泰桓,“喝了他的洗脚水。”他感觉到的不是绝望,而是不屈不服,“他的腿,实在是太快了。”
命运等待他的,也许是一条悲观的路子:年龄不如对手,成绩不如对手,心气更不如对手。退役并泯然如A君,也许是最现实的选择。
但他没有服气,他的教练陈映红更没有服气。作为中国第一代女蝶后,作为无数次奥运会冲顶功亏一篑的心怀高远的教练员,她的身上肩负着一种责任感和使命感。在韩国天才少年朴泰桓的快速增长轨迹中,他们发现了留洋这样一条秘诀。于是,他们想起了一个前所未有的举动——向总局申请出国训练。
在当时,在北京奥运会就要临近的时候,陈映红此举无疑是要冒巨大的风险的。你不是尖子队员,而且要进行的是颠覆性的尝试:你的资金怎么来,失败怎么办?想不想再游下去?
但他们的坚持还是打动了决策者。没有钱,北京体育局自己出。没有成绩,我们保证在北京奥运会拿成绩。于是,一群勇敢者,默默走向了澳大利亚的黄金海岸线,走到了一个叫丹尼斯的白发老头面前。在这里,他们经历了一切炼狱般的进程:每天5点即起,每天在寒风瑟瑟中开始训练。每一分钟都是美元,他们和训练对手抢时间,和教练抢时间,他们在拿自己的前途做赌,赌中国游泳男人的崛起。
再次回到北京的张琳,显示了杀手的冷酷。在2008年奥运会,他在和400米自由泳项目上和昔日对手展开了精彩决战,结果证明了这次留洋的效力——这次,他只落后对手0秒58。而一年之后,他又实现了中国男子最大的突破——世界冠军。
当他尽情宣泄自己的泪水的时候,是中国游泳几代人的沸腾。
剩下的故事众所周知。中国游泳终于从张琳的轨迹中发现了中国男子游泳的秘籍,孙杨,一个1米98的运动员,从小被父母当成世界冠军来喂养,亦步亦趋地跟在吴鹏的后面,张琳的后面,也跟在留洋潮的后面。在澳大利亚,当丹尼斯晃动着两根手指,你可以在世界锦标赛上打破两次世界纪录的时候,笑容开始在他的小虎牙上绽放。
孙杨只是中国游泳的一枚重要的棋子,从人员构成、培养模式到留学地点的选择,中国游泳都变得更加成熟而理性。在一次次的留洋过程中,中国运动员开始懂得自律,而教练员也开始发挥自身擅长有氧训练的特点,在训练中融入了比赛速率和无氧训练,在训练中彰显国际大师的风采。
阳光总在风雨后,在广州,在上海,在伦敦,世界泳池的领奖台上开始出现了中国男子游泳。中国游泳的春天,也终于姗姗来到!中国男子游泳迎来了一个新的时代!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