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思玲以502.9环夺得女子10米气步枪冠军,而喻丹则以501.5环的成绩夺得同一项目的铜牌。喻丹的铜牌是中国代表团的第二枚奖牌,也是中国代表团的第一枚铜牌。但这两个数据显然无法与易思玲夺得金牌产生的数据相比。在喻丹夺得铜牌后,她的名字仅被媒体稍微提及,大量的新闻涌向了易思玲,从生活细节到身体状况,而喻丹则被彻底的扔到了一旁,她属于一个见证英雄产生的旁观者,一个夺金过程的护卫者,一个未能夺金的运动员。
媒体的采访,大量的报料,以及随后产生的一系列运动员与家庭关系的报道,统统属于易思玲一人,喻丹来自重庆,新华网重庆频道简单的报道了喻丹夺铜后家乡的反应,但主流网络媒体的奥运会首页上,易思玲的新闻十数条,喻丹的新闻则鲜见踪迹。
夺得铜牌的喻丹获得了与易思玲完全不同的待遇,这种待遇深刻的反应了中国人的生活态度,中国人习惯向唯一的胜利者祝福,在很多时候,胜利者被认为只有一人。在两千余年的儒家思想的教育下,中国人习惯于把“唯一”看做是一个普世的标准,而在最近二十年里,大量所谓成功学和励志学的书籍又涌入中国,这些励志书展现的标准是,想成为将军的士兵才是好士兵,只有最终由士兵升为将军的士兵才是成功的士兵。
在这种成功学的熏陶下,人的心情开始变得浮躁和唯利益论。传销的产生,很大程度上是利用了成功学的普及以及成功学的高度被追捧。中国人相信,普通人的生活是一个毫无生气的循环,只有出人头地之后,才能享受到更有价值的生活,因此很多中国人在教育孩子时会说,“好好读书,出人头地。”读书是手段,出人头地才是终极目标。
不可能所有人都是冠军,冠军的背后,是无数普通人的奉献、及无数普通人的失败所累积出来的。我们只愿意看到冠军表面的英雄主义,却不愿看见冠军背后的那些人,那些奉献者和失败者,这种心态容易让人产生轻视弱者的情绪。
反倒是夺得冠军的易思玲,她在夺冠后将小礼物送给了银牌选手博加卡,更值得称道是易思玲在夺冠后的感谢词,“爸爸我爱你。”这是一个正常人在夺得冠军后最正常的表达,若易思玲如某国运动员一般,在夺冠后只将赞美送给领袖,那样的冠军运动员缺少人的基本感情。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