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伦敦7月29日奥运专电 题:意外?意料之中? ——聚焦周俊爆冷出局的后续故事
新华社记者刘阳 辛俭强 刘卫宏
在女子奥运会历史上,中国运动员从未以抓举三次失败、提前出局的方式结束奥运会比赛。三届奥运会唯一的失利就是李卓在雅典奥运会夺得一枚银牌。29日的53公斤级比赛赛场,17岁的湖北小将周俊以这样一个出其不意的表现“改写”了中国女举的历史,但这显然不是中国举重所期望的。
周俊获得资格本身就充满疑问,更让人感到惊讶的是,在比赛前的技术会上,中国队特地把她的报名成绩报到最低的150公斤,以便让她参加水平偏低的B组比赛。队里表示这是让周俊能够更放松,以便争取一枚奖牌。
可惜,三次试举失败,周俊以无成绩的表现给了这些迷局一个答案。
马文广:对失利不感意外
中国举重协会主席马文广29日并没有观看周俊的比赛,而是以国家体育总局举重摔跤柔道运动管理中心主任的身份观看了柔道比赛。他是接到中国队电话才知道比赛结果的,他对新华社记者说:“我对这样的结果不意外,我过去就说过,周俊只要发挥出她的水平就行了。”
马文广认为,周俊力量大,年纪小,但是技术动作基础不稳固。他说:“她发挥不够稳定,让她锻炼锻炼也好。”对于为何让一个年轻的运动员在如此重要的比赛中“锻炼”,马文广对此很无奈地说:“我以前已经回答过这个问题,对此我不再作任何解释。”
7月初马文广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曾表示,选择周俊并非国家队的初衷,而是湖北体育局的意见。他说:“53公斤级奥运选拔赛冠军是湖北的纪静,这个奥运名额就属于湖北。湖北体育局认为周俊近期练得比纪静好,她也是湖北的运动员,我们只能尊重湖北体育局的意见。周俊夺金没有把握,体育局希望周俊凭年龄的优势拼一把,我对这个比赛结果并不乐观。希望她能像北京奥运会龙清泉那样创造奇迹。”
奇迹之所以被成为奇迹,因为发生的几率实在是太小。这次,奇迹没有光顾中国队。(完)
| |
伦敦眼:女举惨败暴露选拔弊病 政绩金牌扭曲公平竞争 |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