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约撰稿 房学峰
特约撰稿 房学峰
完全是个意外,昨天我成了听易思玲说话和跟易思玲说话时间最长的人。
从下午4点开始,先是接易思玲来CCTV的演播室并且听她接受张斌的采访、再是CNTV(中国网络电视台)的采访、接着是广东电视台、北京电视台以及数不清的各种媒体……
所有这些事情,分别发生在彼此距离20分钟的路程(平时)和60分钟的车程(现时)的几个地方,行程中我不得不听易思玲对于不同媒体回答的各种问题,并且不得不经常告诉她哪些问题是需要认真对待的、哪些是要谨慎应对的,哪些媒体是拥有奥运会报道权益的、哪些是违反国际奥委会和中国奥委会有关规定的,等等。
在听易思玲的时候,我感慨最多的是关于历史主持人和记者们关于这场比赛提问了很多,却很少有人去寻觅这个项目里并不深远的背景。再一次,易思玲就像几年前的刘翔和几十年前的中国女排那样,有被包装成无本之木的趋势。
易思玲夺取金牌的女子10米气步枪,注定是一个和中国的奥运会历史很亲近的项目当中国的运动员第一次参加夏季奥运会时,女子气步枪第一次成为奥运会正式比赛项目,来自浙江的吴小璇获得铜牌,又因为吴小璇当年还获得了女子自选步枪的金牌,所以,她的这块铜牌很快就被人们遗忘。
1988年奥运会,后来成为王义夫夫人的张秋萍在资格赛中打出395环的成绩排名第一,假如按照4年前的规则,她将夺取那届奥运会上产生的第一块金牌,然而射击比赛的“小数点决赛”从那届开始,张秋萍在决赛中表现欠佳,最终只获得第4名。
2000年奥运会,张秋萍担任了教练员,但她的队员高静没能把握住夺冠时机,再次获得铜牌。那届奥运会之后,张秋萍去清华大学担任射击队教练,她的心血结晶之一就是易思玲在张秋萍痛失奥运会金牌一年之后易思玲出生,在张秋萍带领下,易思玲先后获得2010年世锦赛和2011年世界杯总决赛的金牌。
所以,易思玲这块金牌的最大意义,在于一个跨越24年的传承,这是一个“终偿夙愿”的故事、一个“事不过三”的故事、一个“前赴后继”的故事、一个“水到渠成”的故事……
易思玲很开朗,人也长相甜甜,所以在我带她“转战”于“媒体围剿”中的几个小时间,我眼见她是怎样受到媒体追捧,这让我必须作为王义夫和张秋萍两位教练的朋友、确实“语重心长”地告诉易思玲:估计在至少半年之内,你将继续受到媒体的、公众的、赞助商的包围,你必须要认真体会一朝成名的感觉,必须做好面对金钱与荣誉的准备、做好被关注和被关注到体无完肤的准备。
在奥运村口,我还告诉了她一件事:记住你为中国代表团获得伦敦奥运会第一块金牌的这个日子,因为在28年前,许海峰的金牌也是在这一天获得的。
(作者系资深电视人、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首席策划)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