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娜”字招牌响亮下去
文/章丽倩
李娜是幸运的,在去年以29岁的职业高龄实现巨大突破,成为第一位在网球大满贯赛中捧起单打冠军奖杯的亚洲选手。但在突破背后,李娜又没那么走运,人们对她的期许可不是“得一大满贯足矣”。当李娜的赛场表现与“再接再厉”的期望值拉出差距时,各种质疑的声音劈头盖脑而来。
奥运单打首轮出局,这会是压在李娜身上关键性的那根稻草吗?当法网夺冠成为13个月前的旧事,当国家荣誉的期许在这位大满贯冠军选手的身上落空了大半后,好些人猜想,李娜被热捧成商业宠儿的好日子是否要到头了?
两个月前,李娜被《福布斯》杂志“2012年全球名人排行榜”评选为第87位,“虽然目前赞助市场整体呈低迷态势,但在收获了那场具有历史意义的胜利后,李娜签下了7份价值过百万美元的商业赞助合约。”在一波“赞助李娜”的高潮后,因为合同均为多年一签,所以尽管从长远看必有影响,但短期内只要李娜没有导致合同中止的不宜行为,那她的商业收益就已经落袋为安了。此外,因为商业代言数已近饱和,所以李娜暂时也无需忧心开发新客户的问题。
其实,对于可能出现在职业球员身上的状态起伏,李娜的经纪团队在甄选合作伙伴时早有考虑,对国内一些开价甚高的“捧一年”型企业已然婉拒。“有不少人来找我们,希望合作,但我们不会去签一年的合同。我们希望的是长期、稳定的合作,这么做无论对选手、还是对品牌宣传来说都是双赢。”去年12月,李娜经纪人、IMG高级副总裁麦克斯·艾森巴德在接受记者电话专访时曾如此肯定答道。
如何在竞技状态下滑时依旧经营好“李娜”这个招牌,在本届奥运会前,记者曾和李娜经纪团队的中方负责人王伟有过交谈。“就她已有的成绩来说,这也足够她引以为傲了。但对一个30岁的职业女球员来说,你不能期望她在赛场上永远拼下去。现在,李娜的工作是比赛,如何持续经营是我们的分内事,大家各司其职。”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