夺金当天,王明娟的家里收到了一台50寸的大彩电,而易思玲则得到了一辆名牌跑车。经验告诉我们,这仅仅只是开始,随着后面孙杨、叶诗文们的雄起,类似的喜剧还会一码接一码地猛烈上演。
一人得牌,全家升天。尽管这种四年一遇的奇迹并不具备太大的操作性和复制性。但不管怎么说,它仍算作一个人奋斗成功的例子,至少为众多平民屌丝“考过高富帅,打败官二代”提供了一个相对公平的舞台。在它背后的艰辛难以言说,却正是最典型的“中国梦”的一种,而且结局是梦想成真。
与1984年比,如今的媒体发达程度难以置信。可同样是射击,同样是奥运首金,不管媒体如何妙笔生花,如何去堆砌赞美,都再不可能像当年那样,激发起国人的兴奋和狂热。当年的我们什么都没有,更糟糕的是,面对一个全新的开放的世界,心里还充满了胆怯和自卑。所以,许海峰的奥运金牌,让一个急需证明自己的民族得到了巨大的心理满足。有了这种满足,其他一切都可以忽略,都显得不那么重要。
20多年过去了,奥运金牌我们拿了无数,连奥运会都举办过了。我们关心的不再是向世界证明什么,而是更加现实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光靠奥运金牌显然是解决不了的。就像《春天里》唱的那样,如今的我们处于一种焦虑和迷惘,并常常因此突然就泪流满面。
对于电视机前的我来说,每次看到中国选手夺金,也会激动,也会高兴,但并不能肯定,自己与这样的荣耀有多大关系。被改变的命运只属于他们那几个。而我们,看着电视开心,关上电视一转脸,马上就得面对琐碎生活中的柴米油盐。
伦敦奥运开幕式,我别的都没记住,就记住了一群狂舞的护士,这不是因为我是“制服控”,而是因它显示的是英国人最引以为傲的免费国家医疗保健体制。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