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机器,我需要一段时间休息。我觉得我这个赛季在红土球场打得还不错。”这是今年法网卫冕失利后李娜说的话。当时我听到这话有些错愕,分明有一种情绪在里面。
“没有什么适不适合,而且也拜托你们不要因为一场球就说什么适合不适合,只是输了一场球,又没有死人,不是吗?”这是今年温网止步8强之后李娜说的话。当时李娜被问及相比红土和硬地,是否对草地不太适应。那时候李娜的情绪已经彻底失控了,她甚至没有心情去分辨记者其实是想替她解脱。
李娜的发言显然冒犯到了国内的球迷,于是乎批评指责声铺天盖地而来,一个叫“娜黑”的网络名词诞生了。一个普遍的指责是,李娜输不起。我想输不起的不仅仅是李娜,还有国内的网球迷们。李娜的那个法网冠军,为她带来了无与伦比的盛名,盛名之下,便是无尽的压力。
费德勒曾经替李娜开脱,说他在获得第一个大满贯冠军的时候,也陷入了迷茫和事业的低谷。然而费德勒显然搞错了一件事,那就是他的经验无法复制到李娜身上。对于费德勒来说,他的纠结或迷茫,压力只是来自他自己。但李娜却不是,在大满贯这种国际顶级赛事上夺魁,其分量远远超出了李娜的想象,球迷们high到不行,俨然把李娜当成了国家名片。“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这事未必完全都是正面意义,想想2008年刘翔背后的号码,“1356”——13亿人56个民族,这简直是“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重”啊。
李娜陷入了完全陌生的情绪包围中,不知如何是好。这里有巨大的利益诱惑,各种荣誉头衔,各种广告订单,各种走穴。这显然耗费了李娜巨大的精力和体力,而法网冠军的光环,又让她在赛场上面临巨大压力。于是接踵而至的是一连串的失败。网上的欢呼马上变成了批评,一点过渡都没有。李娜想要不失控真的很难,沙包老公姜山显然无法完全消解她的负面情绪,于是她选择了和公众对抗。
在你风光的时候,这样说话叫个性,而在你失败的时候,这样说话就叫做狂妄了。在这种情况下,另外两个运动员显然干得更好。姚明,这个小巨人除了是一个篮球天才之外,还是一个语言天才,他的沟通能力、他的亲和力、他的领袖气质在中国运动员中都是无与伦比的。刘翔,在经历了北京奥运会的低谷之后,他学会了低姿态,“一个游戏而已”,“我来到伦敦就是胜利”,当年嚣张的刘翔如今成了体育精神最好的诠释者,面对周遭的舆论,也大有一副“他强任他强,清风拂山岗”的气势。
而李娜不同,她始终学不会妥协,就像当年出走一样,面对一切,她都是对抗的姿态。性格决定命运,她的成功与失败都维系于此。也许真的是对草地不太适应,并且站在她对面的汉图楚娃也并非泛泛之辈,李娜止步于奥运女单第一轮。 “我今天打出了太多失误。在第一轮输球,我很伤心。虽然知道我们都是职业选手,但奥运会是不同的。等待四年,仅有一次。”这是李娜奥运会失利之后说的话,看上去平和多了。而曾经被她认为是“打酱油”的双打成了她最后的奥运机会。
李娜不想谈退役的问题,我也希望这个天才网球选手,这个性格倔强的女子,这个中国运动员中的异类,能够继续在赛场上驰骋。那时候,我希望她更多的是享受这项她所深深热爱的运动。牛角(本报评论员)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