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周俊第三次抓举失败的杠铃落地,一场酝酿已久的风暴骤然被引发。
谁都知道,这场风暴肯定会爆发。但在举重队为周俊低报成绩,让她在B组冲击奖牌的战术制定之前,谁都不会想到风暴来得竟是这样充满戏剧性。赛前,当我听到故意让周俊到B组去挣扎的消息时,我马上把“脑子”和“水”这两个词联系在一起。有人问我,“她在B组有希望冲金牌吗?”我脱口而出:“还惦记金牌?弄不好3次没成绩!”
我不会什么“诸葛马前课”之类的神算,但了解举重的人都知道,要想争取好成绩,第一把必须开好。第一把的成功与否,对比赛最后的结果产生的影响,很多时候都是决定性的。对于周俊这个毫无大赛经验的小姑娘来说,第一把的影响会更大。我理解教练把周俊放在B组比赛的苦心,他们大概是想让她在B组所有选手都结束比赛后再出场。这样周俊可以在没有其他选手干扰的情况下,像在训练中一样连举3把,这样有利于出好成绩。但是,你怎么就不想想,压力这么大的奥运大赛,气氛怎么可能像训练一样?而且,一旦开把失败,就面临着必须连续试举,连让她稍微放松一下的时间都没有!这就是我 “可能3次没成绩”这一判断的根据。
失利了,不想责怪谁,尤其不能责怪这个小姑娘。但是,这次失败来得如此蹊跷,却让人有好多看不懂。第一个看不懂是,既然知道周俊实力不够,为什么还要硬生生把她推进“火坑”?第二个看不懂是,既然这个级别既没有夺金实力,又面临极其复杂的“省籍”问题,为什么不能换个其他级别?第三个看不懂是,参加奥运会是代表国家,为什么要让地方来决定谁出赛?这些都是我看不懂的。我能懂的是,这次风暴一定会伤到一些“利益相关人士”。例如教练、例如地方体育局长。但我最不想看到的是那个小姑娘受到伤害,虽然我能肯定她已经深深地受到了伤害。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