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在线消息(记者 吴辛欣)伦敦奥运会女子重剑个人赛银牌得主德国选手海德曼有个被很多人熟知的中文名“小月”,在自己29岁的花样年华中,她也与中国有着十几年的不解之缘。
11岁第一次踏上中国土地、15岁去北京25中做了3个月交换生、迄今为止30多次到中国旅游、比赛和学习——她,就是清秀而爽朗的德国著名女剑客海德曼。
2008年北京奥运会“小月”摘得了一枚宝贵的女子重剑个人金牌,四年过去,她在伦敦又拿到了一枚来之不易的银牌。“今天我有5场非常非常困难的比赛,所以今天我特别高兴能够拿到一枚银牌。”
15岁那年,“小月”作为交换生去北京25中学习了3个月。在她的中国家庭里,中国爸爸给她起了“小月”这个名字。
“因为我在中国家庭里的时候,我的中国的爸爸叫我小月。因为我中国的姐姐叫小阳,太阳的阳。他说在中国太阳和月亮是相辅相成的。”
也是在15岁那年,“小月”在北京与中国重剑运动员李娜相识,年龄相仿的两个人都是当今女子重剑赛场上耀眼的明星。十几年的友情,“小月”评价两个人的关系,戴上面罩是对手,摘下面罩之后就是好朋友。“因为我们在赛场上是对手,但是在赛场下是朋友。这是没问题的,我觉得。”
在当天八分之一决赛中,李娜与海德曼提早相遇。比分打成13平,海德曼靠制胜一击战胜对手。谈起和李娜的对决,她坦言“相遇太早”。
“我们的确是老朋友了,很多时间我们都在一起打比赛。对我来说,今天(制胜的最后一剑)让我非常高兴。但是我也觉得很遗憾,我们那么早就相遇了,以前我希望我们俩能够在决赛相逢。”
爱逛北京胡同、喜欢中国菜、爱读《孙子兵法》……“小月”说起北京时,脸上就洋溢着阳光般的笑容。北京奥运会的夺冠,也让她更加割舍不下与北京的情缘。
“因为我去过中国30多次了,所以北京奥运会的时候我觉得非常好。中国的很老、很传统的地方我觉得非常好。你们中国人得保护这样的文化。因为每一个欧洲人都喜欢去胡同,你们中国的传统是很特别的。”
“小月”毕业于德国科隆大学经济学专业,同时也是德国击剑界的著名运动员。她很享受一边工作一边进行“击剑”训练。
“到现在没有什么问题,因为我很喜欢一边训练一边工作,我觉得没问题。而且我觉得对脑子很好,因为你也知道,体育运动可以让人集中精力。”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