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公斤,这个重量对于湖北妹子周俊而言,说重不重,说轻也不轻。第一次抓举失败,第二次抓举失败,第三次抓举还是失败。四分钟的时间,在我们眼中或许极为短暂,但是对于意外入选参加奥运会的17岁小将周俊而言,这四分钟,她或许将会牢记一生。因为,三次试举失败耻辱出局,这在中国女举奥运史上尚属首次。
意外之败
周俊三举出局 中国女举遭遇滑铁卢
不愿放弃的四分钟
周俊抓举的开把重量就定为95公斤。失败!周俊有些懊恼的下场。
两分钟后,周俊再次上场,这一次她在准备起身时,杠铃却向前倒下,尽管小姑娘极力想控制住,但是坚持了几秒钟后,杠铃仍然无情的落了下来。又是一个两分钟的休息。第三次上台的周俊已经有些不自信,眼睛向两边看。这一次,她同样将杠铃举到头顶,这一次她坚持的更久,可惜还是没有站起来,最终以没有成绩结束了奥运之旅。
为之争议的四分钟
临出发前,意外落选的田源还给意外入选的周俊很多建议和经验,但是首次参赛、又遭遇降组的周俊还是没能顶住巨大的压力。谈及比赛的四分钟,她说:“一切都出了问题,我不知道在举重台上发生了什么,我没办法让我的身体放松下来,我今天的情况非常糟糕。”
对于记者问到是否是开把重量定位为95公斤太大呢?周俊说:“这是教练的决定,我只是想谢谢每个人。”显然,这是一种战术安排,也是一次赌博。可惜的是,赌输了。
教练:这不是她的正常水平
周俊的教练徐芳说:“她没有比好。她的训练成绩远远好于试举的成绩。她的最好成绩抓举是103公斤,挺举是130公斤。只是到了那边后,没有比好。”徐指导说:“小姑娘年轻,作为运动员,没有不想比好的。但是,奥运会这样的大赛,心理压力非常重,在这个时候,比的不仅仅是技术,更是心理。希望这次摔倒,成为她的人生财富,而不要被这一时的挫折压倒。也希望大家体谅她,毕竟她还小。”据了解,徐芳在国家队也是田源和纪静的教练。
意外入选
世人不知周俊是谁
7月10日,中国伦敦奥运会女子举重的名单公布,周俊入选,连新华社专门跑女子举重的记者都吃惊,吃惊的并不是周俊的水平,而是根本没听说过这个女孩子。
周俊是湖北人,2004年6月,周俊入选秭归县体校,2005年由县体校选送到宜昌市体校,2009年入选湖北省举重队,现为国家举重集训队队员。2010年4月8日,她代表国家队参加了在吉尔吉斯斯坦举行的亚洲青年举重锦标赛,夺得女子组53公斤级抓举、挺举、总成绩3块金牌。周俊是仅仅只获得了亚洲青年举重锦标赛的冠军,世界成人级比赛一块金牌都没有拿,就进入奥运阵容。
周俊家在秭归县郭家坝镇庙垭村,父亲名叫周立平。周立平对女儿进入奥运阵容,心情有些矛盾,他说:“女儿进入奥运阵容,我又高兴又害怕,怕没有成绩不好交差;但是,就算比不好,我也高兴。”
意外之人
夺冠的其实也是“中国选手”
中国选手周俊在B组比赛中折戟后,首次参加奥运会的小将祖尔菲亚(中文名字叫赵常玲)夺得了伦敦奥运会女子举重53公斤级冠军。祖尔菲亚,这个哈萨克斯坦名字的后面是一个地地道道的黑头发湖南姑娘。
带着浓浓的湖南口音,祖尔菲亚回答记者的问题还带着湘妹子的劲儿,“赛前就有破纪录的准备,不过这次抓举没有发挥好,可能是第一次参加奥运会吧!”祖尔菲亚说。
祖尔菲亚为哈萨克斯坦代表团拿到伦敦奥运会的第二枚金牌。在与教练在台下拥抱后,祖尔菲亚在后台接了一个电话,“不是在跟家人通话,是总统打电话过来祝贺我夺冠。”她说。
祖尔菲亚不愿过多提起父母,只是说“他们在家”。在被问到是什么时候从中国去哈萨克斯坦时,祖尔菲亚说这是秘密。
这个哈萨克斯坦女孩身上有太多的秘密,祖尔菲亚是从湖南交流到哈萨克斯坦的运动员,什么时候入籍她已经忘记了,正是代表哈萨克斯坦才让她有了参加伦敦奥运会的机会。
“如果在中国,我可能没有机会。”祖尔菲亚说。不过她最想念的还是湖南老家的美食,湘妹子居然不爱辣,“我最想吃的是那种黏黏的糍粑!”伸出舌头舔了舔嘴角,祖尔菲亚作出一副马上就要流口水的样子。 宗禾
意外之辞
“这是他们选的人”
马文广推责湖北体育局
近日,国家体育总局举重摔跤柔道运动管理中心主任马文广接受了新华社记者采访。
马文广透露,选择周俊并非国家队的初衷,而是湖北体育局的意见。马文广说:“53公斤级奥运选拔赛冠军是湖北的纪静,这个奥运名额就属于湖北。湖北体育局认为周俊近期练得比纪静好,她也是湖北的运动员,我们只能尊重湖北体育局的意见。”
马文广还透露,今年4月,中国队曾分别在济南、福建两地举行了奥运选拔赛,从本次名单公布来看,除了周俊外,选拔赛基本起到了“一锤定音”的作用。马文广坦陈:“周俊的入选的确违背了当初国家队奥运选拔办法。”他说,每次女子举重奥运名单总是“难产”,这次的国内选拔赛已经起到很好的效果,“比往年有进步”。“希望有朝一日中国举重的奥运选拔也像美国的田径奥运选拔赛一样,简单明了,一锤定音。”马文广说。
意外之实
事实是马文广在说假话
马文广所说的“一锤定音”,明显是个假话,因为今年4月2日,在济南举行的全国女子举重锦标赛,本报记者就到了现场采访,当田源以领先十多公斤的成绩战胜王明娟后,记者就在现场,特别地采访了马文广,记者提问:“田源在去年巴黎举行的世界举重锦标赛上,六次试举六次成功,被国际举联称为天才;今年成绩也不错,您看,她去伦敦奥运会有希望么。”
马文广如此回答:“田源成绩这么好,别人想拉她也拉不下来啊。”马文广在随后的时间,还特别地谈道,“派运动员征战伦敦奥运会,有关国家荣誉,我们会公平地处理这个事情。”而三个月后,田源未能进入奥运会阵容,而代替她的正是惨败她手下的湖南选手王明娟。当然,王明娟在奥运会上获得了冠军,举国高兴,但是高兴归高兴,不能掩饰中国在奥运会选拔制度上若干欠缺,甚至是不公平。凤凰卫视在评价王明娟取代田源时,直接说:“这是个国际玩笑。”
意外之情
识大体的田源也难掩失望之情
田源在得知自己未能进入到奥运会阵容时,心情极度难受。本报记者在当天电话采访了田源,田源说:“今天奥运会名单公布出来,名单没有我,我感到非常震惊,不知道是什么原因。” 田源首先否认了场外的因素:“我没有一例兴奋剂的事件,不知道为何不能参加奥运会。”记者不知如何安慰田源,田源反过来安慰记者道:“只要她们没有上飞机,我仍然充满期待。”在当天,记者也采访了湖北省重竞技中心主任贾韬,记者问贾主任,田源成绩如此好,为什么会落选呢?贾主任说:“这个我也不清楚,要问上面。”这样,一个成绩出色,状态上佳,且清白的运动员,在伦敦奥运班车出发前,被突然排除在外。中国体育历史,由此又多了一个谜团。
意外之悲
一场诡异的“举重三角恋”
多年以来,湖南和湖北对国家女子举重贡献巨大。目前,国家举重队共有9名湖南籍选手,其中奥运冠军龙清泉、世界冠军王明娟、李萍等都是国家队的重点队员,是国家举重队伦敦奥运阵容的有力竞争者。
湖南对国家举重队的奉献是非常大的,王明娟顶掉田源,进入奥运阵容,和这密不可分;国家举重队在补偿湖南,作为湖南对女子举重的回报;牺牲掉田源后,举重队又对湖北进行了补偿,让周俊入选。
此情此景,看着像是一场诡异的三角恋,牺牲最大的,表面看是田源,而实质上是中国奥运的选拔制度,至少在女举的人选上,直接违背了体育的核心——公平。
意外之论
选拔黑幕由来已久
贺晓龙
周俊痛失金牌,揭开了中国奥运选手的选拔黑幕。熟悉了解中国体育的人都知道,奥运选拔的幕后交易和地方平衡由来已久,这些暗流之所以能因周俊的失败而大面积曝光,原因只有一个,中国举重队在情报搜集和形势判断方面出现了重大失误。
中国女子举重可以说已经到了派谁去都能拿冠军的地步,每个级别只能去1个人,于是,金牌分配权几乎交给了那些决定参赛名单的人手里。派你去,你就是奥运冠军,集荣耀与利益于一身,不派你去,你就是默默无闻的体工队一员,日后或许还要为生计而蹉跎。但这里有个前提,派去的选手必然要比所有国外选手高出不止一个档次,至少不能把金牌大戏演砸。这就是“周俊事件”的核心所在,能把周俊派出去,原以为金牌根本跑不了,谁能想到斜刺里杀出个代表哈萨克斯坦参赛的中国选手。
周俊三次试举失败固然无法饶恕,但实际上即使周俊完全发挥出水平,也未必能比得过那个拥有“祖尔菲亚”和“赵常玲”两个名字的哈萨克斯坦冠军,因为祖尔菲亚的夺冠成绩的确是顶级水平。和祖尔菲亚相比,中国有得是绝对成绩要优于她的选手,可惜不是周俊,人算不如天算,我们可以想象,在中国举重队确定参赛名单时,肯定漏算了祖尔菲亚这个“程咬金”。
所以,当大家把矛头都指向中国举重队不公平、不公正的选拔机制时,我们要清楚,在本质上,决策者犯的其实是一个情报错误。据说,这个祖尔菲亚来年又会摇身一变成为赵常玲,还可能代表湖南参加全运会,这又是一个匪夷所思的事情,因为目前我国在法律上是不允许双重国籍的,来年这会是一个重大争议。
本版稿件除署名外由特派伦敦记者孙卫采写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