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射击队员,却买不起练习用的子弹
他是奥运选手,却拿不出去伦敦的路费
昨晚的男子10米气步枪比赛中,以色列选手里克特与朱启南同场竞技。最终,他在资格赛中打出了595环,仅以一环之差无缘决赛。虽然成绩不太理想,但了解到他经历的人都会竖起大拇指。一边训练,一边打工赚去伦敦的费用,里克特“打工仔”的身份在所有参赛选手中,十分扎眼。
当别的射击选手在练习时,他在一家公司里打工,赚训练用的子弹钱。
当别的选手为奥运养精蓄锐时,他在兜售T恤和自己的奖牌,只为凑出去伦敦的路费。
说起里克特的奥运之路,恐怕其他运动员很难体会到其中的艰辛……
每打一发子弹
都是沉重的经济负担
毫无疑问,今年22岁的里克特是一个难得的射击天才,19岁时他就在射击世界杯的青年组比赛中一举夺魁,而且还创造了新的世界青年纪录。
如果这样的优秀运动员生在美国、德国、中国,他将成为这个国家的骄傲,更将享受到鲜花、掌声以及一切最好的生活和训练条件。但是,作为一名以色列运动员,里克特享受不到这些待遇。
由于不是热门项目选手,里克特平时的训练只能依靠自己。为了保持状态,他每天必须要进行7个小时的最低限度训练,而即便是最低限度的训练,所消耗的子弹数量对他来说也是一个极大的数字。
在射击界有这样一句话,“练得起,耗不起”。也就是说,射击训练虽然对于个人精神和体能的消耗远远不如足球、篮球等对抗项目,但是在器材的消耗上却是一个“烧钱”的运动。因为射击项目对于精度要求极高,所以子弹的生产多数是专业公司专门制造,价格不菲。如果有国家支持,这些费用当然不算问题,但对于里克特这个“个体户”来说,实在是难以维系。所以,平时除了训练,他还需要到一家公司去打工,上班挣钱,维持自己的日常训练开销。
正是因为这个原因,里克特在训练中对每一颗子弹都分外珍惜,更多的时候,他只是训练瞄准,轻易不会扣动扳机。要知道,每打出去一发子弹,对他来讲都是在“打钱”,都是沉重的经济负担。
网上开办商店
卖东西筹集参赛经费
以色列在奥运会上的战绩并不出色,不过,过去连续5届奥运会,以色列代表团都成功地收获到了奖牌。
2004年雅典奥运会,以色列摘得了第一枚金牌。在该国的7枚奥运奖牌里,3枚来自柔道,3枚来自帆船,1枚来自皮划艇。这里面,没有射击项目。
其实,以色列不少运动员都面临和里克特相同的情况,那就是训练必须自给自足。以色列的报纸评价说,像里克特这样顶尖运动员所面临的情况,还不是该国在体育上最需要解决的当务之急。在第二层次运动员和青年体育中,更缺乏教练和体育设施以及资助。的确,一个国家的基础体育都未全面开展的情况下,单独支持一个“生僻”项目,是十分不现实的。
不过,强烈的奥运参赛梦想一直支撑着里克特。在今年的2月份,他在网上开通了一个商店,通过售卖T恤、奖牌和私人射击教程等来换取金钱。里克特希望用这种方式筹集到去伦敦的费用。令他高兴的是,网店开业之后,竟然吸引到了150多名募捐者,总共为他募集到了13500美元。里克特终于获得了起码的资金保证,不至于连飞去伦敦参赛的机票钱都出不起。
如今,抵达伦敦参赛并且住进奥运村的里克特无疑是幸福的,食宿有组委会的人精心安排。更加让他开心的是,这里有最为标准的比赛和训练场馆,在射击场里可以分到组委会提供给每一名射击选手的子弹,而且都是免费的。所有的这一切,对于一直自己苦苦支撑的里克特来说,无疑像是置身天堂一般。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