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连杰
周俊,只是奥林匹克举重项目的参与者,而不是让人寻找精神满足的工具。
17岁的小姑娘,三次试举没有成绩,对于一名运动员来说已经足够残忍,更严重的是,她还要承受舆论的压力,其中网络的“语言暴力”首当其冲。
抛开其他种种因素不说,外界如狂风暴雨的“攻击”和“质疑”,让这个女孩子眼神中满是迷茫和惊恐,在走下场时,她甚至找不到出口!是的,她迷失了,迷失在流言蜚语中,迷失在有形与无形的压力中。一个孩子本不该承受如此多的指责,她需要更多的理解、宽容和鼓励。
和很多运动员一样,同样是一个为梦想而努力的人,虽然成绩不佳,但不该遭受“语言暴力”的“攻击”。这届奥运会,对于中国体育来说注定是转变观念的开始,既然淡化金牌,为啥还要对周俊的失败耿耿于怀?
看周俊的“遭遇”,想起不久前一部电影——《搜索》。王珞丹扮演的实习记者为了能够转正,在公交车上捕捉到美女叶蓝秋“不让座”的新闻,并被姚晨扮演的“兮姐”疯狂地炒作进行网络视频推广,结果使得身患淋巴癌的叶蓝秋遭受双重打击,最终告别这个世界。影片结尾处,导演将“杀死”叶蓝秋的责任归结在“兮姐”的做法上,在许多影迷心中产生共鸣。
而当下普遍浮躁的网络舆论环境中,又有多少“兮姐”的存在?
“百家争鸣”的当下,更需要用责任引导舆论,使其重新回到正轨,让每一名年轻运动员,都能在公平公正的环境里安静地成长,并享受体育带给他们的快乐。然而,部分人为了获得自己的利益,面对“受害者”非但不给予人文关怀,反倒是火上浇油,表现出“看热闹不怕事儿大”的做派,这往往比事件的本身更让人痛心疾首。
谁也没有权力让一个年仅17岁的女孩子,生活在迷茫和惊恐之中。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