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2奥运评论 > 2012奥运评论-名家论道
NBA | CBA | 中超 | 亚冠 | 足球 | 综合

陈昭:请多些人文关怀 失利者同样付出青春汗水

2012年07月31日22:53
来源:搜狐体育 作者:陈昭

  伦敦奥运会,无论赛前还是赛后,国内媒体都对金牌至上进行了鞭挞。这说明,我们时代的进步。大家对体育的认识随着中国体育由大变强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但是,在实际报道中,却与这个观点大相径庭。

  来自《内蒙古日报》的前方记者老白告诉我,这是内蒙古媒体第一次派人出国采访奥运会,中国奥委会破天荒地给了他们一个名额。因为在女子柔道和男子柔道比赛中分别有一名来自内蒙的运动员参赛。遗憾的是男选手阿拉木斯和女选手吴树根第一天即被淘汰。在国内媒体上,这两个来自大草原的小伙子和姑娘,无论电视、报纸还是网络,都罕见其名字和详尽报道。比起对金牌得主连篇累牍的各种人物、通讯、专访等等,阿拉木斯和吴树根基本上是“悄悄地走了,正如悄悄地来。挥一挥手,不带走一片云彩”。

  要知道。阿拉木斯是中国参加伦敦奥运会唯一的一名男子柔道选手,再怎么说,也应该关注一下这个独苗吧。这对中国男柔今后的发展多少有些益处。

  奥运会赛场上的失利者更应该获得人们的关怀和慰藉。要知道,他们也是付出了无数的汗水和奉献了青春才来到伦敦的。升国旗奏国歌是每一个运动员的期望,但是瞬息万变的赛场上谁也无法保证自己就是最终的胜利者。更何况,在我们的弱势项目上,一开始,我们就很清楚,现在的实力,拿奖牌还是遥远的事情。但是现代奥运会创始人顾拜旦提出的奥运会精髓“参赛比取胜更重要”早已经在实际生活中让大多数人们丢到脑后十万八千里去了。

  破除金牌至上,绝不应仅仅停留在评论上。我们的媒体,是否也该稍稍拿出一点版面和时间段去给以注意呢。

  2006年我在意大利都灵采访冬奥会,在花样滑冰决赛中,中国小将张昊在一次抛举中不慎把小姑娘张丹一下子摔倒冰上并重重地撞到挡板上。近一分钟,张丹都未能站起来。刚才还喧闹无比的冰场突然变得静悄悄,所有人都屏住呼吸看着这对中国年轻人。张丹终于站了起来,裁判问她能否坚持下去,她坚毅地点点头。音乐开始,张丹在冰面上艰难的滑行。坐在我身边的一对意大利老人无声的哭泣,加拿大一家电视台的主持人几乎吼叫着张丹和张昊的名字为他们加油。全场观众随着音乐的节拍把暴风雨般的掌声献给他们。最终,张丹张昊获得银牌。当他们登上领奖台时,他们得到的欢呼和掌声远远超过了金牌获得者。

  这一幕情景,永远定格在我采访奥运会的生涯中。“胜固可喜,败亦欣然”,荣辱不惊,在为胜利者喝彩的同时,我们同样不要忘记失利者,为他们加油助威。奥运会总共有300多枚金牌,可参加的运动员达1万余人。他们不是陪衬者,他们同样是英雄。全国日报-搜狐奥运联合报道团 陈昭

精彩推荐奥运首页 | 赛程 | 快讯 | 中国军团 | 金牌英雄 | 视频 | 图片

我来为新闻纠错
发表给力评论!看新闻,说两句。圈主招募ING
Ctrl+Enter快捷提交
分享评论到:

我要发布

  • 热点视频
  • 影视剧
  • 综艺
  • 原创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

Texte alternat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