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社专电 在昨日进行的奥运会女子重剑半决赛中,韩国选手申雅岚在一次极具争议的判罚后失利。然而,这只是奥运比赛历史上诸多争议判罚中的一例。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奥运史上极具影响力的五次争议判罚:
1972年慕尼黑奥运会:喧嚣中结束的篮球决赛
男篮决赛结束前1秒,美国队以1分的优势领先苏联队。然而,裁判员却又重新设置时钟,将比赛时间延长了2秒钟。随后苏联队投中压哨球以51∶50战胜美国队夺冠,美国男篮此前保持的团体比赛63场不败的奥运纪录也戛然而止。美国队赛后申诉未果,裁判维持原判。
1988年汉城奥运会:琼斯错失拳击金牌
在拳击次重量级决赛中,美国运动员罗伊·琼斯对阵韩国人朴时宪,被一致看好的琼斯比赛中完全占据上风,但是裁判员却将金牌判给了本土选手。之后转为职业拳手的琼斯在各项赛事中成就非凡,成为当时美国拳坛的风云人物,但错失奥运金牌的遗憾却再也没能弥补。
2000年悉尼奥运会:柔道决赛筱原失利
在悉尼奥运会柔道决赛中,日本柔道选手筱原信一迅速躲过了法国选手达维德·杜耶的攻击,并将对手压在了身下。但是裁判没有判筱原信一胜出,而是给了法国人一次有效,后者最终夺冠。为了避免此类判罚再次发生,2012年伦敦奥运会该项目已经引进了重赛规则。
2008年北京奥运会:跆拳道选手史蒂文森获改判
2008年北京奥运会,英国跆拳道选手萨拉·史蒂文森在四分之一决赛负于两届奥运冠军陈中后提出申诉。她在最后时刻有一个高踢击中陈中的面部,裁判未予计分,随后又通过观看比赛录像更改了结果。凭借改判,史蒂文森进入了半决赛并最终获得一枚铜牌。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