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利,英国的跳水神童,本届奥运会的东道主,英国奥委会给了他特别的照顾,3名教练负责他的训练,包括一名从俄罗斯请的外教,目的就是他能够登上领奖台。
冯天薇,中国乒乓球海外军团的代表人物,这名北京女孩身披新加坡战袍,昨天淘汰了韩国选手金景娥。在她之前率队横扫中国女队拿到世锦赛冠军时,整个新加坡都沸腾了,国家首脑接见。
举这两个例子,是想在大家这两天都吵吵嚷嚷说国内只重视金牌的时候,证明其实对更好成绩的追求,是每个国家都会有的,参加奥运会的,没人只是为了去感受气氛、去参加大派对的,那些,充其量只是比赛之余的休闲。
这两天有着很好的现象:舆论都在呼吁,应该给予那些同样在奥运赛场上拼搏的银牌、铜牌得主同样的尊重,这体现了我们对奥运精神理解的深入,也体现了对功利体育的反思,这是巨大的进步——正如我们伦敦奥运特刊《英雄》开篇词所倡导的,“问心,不问出处。问心无愧者,就是英雄。”
但是,这样的反思和批判,部分人却正在偏离原先的轨道。
无论什么项目,都一概是“外国选手获得铜牌都笑颜如花,我们拿个银牌却如丧考妣,舆论媒体也都不理”,在强大的中国跳水队面前能获得银牌铜牌,就像中国男篮获得奖牌一样的道理,难道不该笑颜如花?你让梦十拿银牌也笑颜如花看看!竞争,原本就是竞技体育的本质,也是它最大的魅力所在。更何况,大量生动有趣的普通奥运人物故事,在网站上转载后,批评者自己又有多少人去点击过?
什么都讲个度。要尊重铜牌的获得者,也要尊重付出巨大努力的金牌;尊重重在参与的奥运精神,也要尊重追求更高更快更强的奥运精神。更重要的是别妄自菲薄,什么都是国外如何如何,自己都尊重不了自己。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