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日本体育评论家剖析中国泳军强大秘籍 |
北京时间8月1日凌晨,伦敦奥运会女子200米混泳项目中,中国小将叶诗文以2分07秒57的破奥运纪录夺得冠军。这是中国游泳队首次在奥运会上夺得两枚金牌,并且16岁的叶诗文也成为史上最年轻的冠军得主。另外,中国男子游泳运动员孙杨继400米自由泳夺冠之后,在200米自由泳上又拿一枚银牌,如今在伦敦游泳赛场上挂起了一股中国旋风。日本著名体育评论员朝仓浩之在惊叹中国泳军创下如此傲人成绩的同时,也不禁提出疑问,中国泳军如此强悍的原因到底是什么?
朝仓浩之分析,中国游泳队一直只在女子项目上具备优势,但如今男子也在奥运会上收获奖牌,这不得不说是中国代表队今年奥运的一大特点。能让中国游泳事业如此迅猛地跻身于世界先进水平之列,朝仓认为有两个原因:一是加大了对青少年的培养,二是将运动员派遣海外学习的“开放政策”。
朝仓浩之在文章中介绍,2009年5月31日,在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举行了为期15天的“全国青少年训大集训”。此训练营旨在为伦敦奥运做准备,为小选手们提供充分练习充分学习的机会。小运动员们被分成三组,每组都按照国家队教练亲自制定的计划进行训练。在训练营期间,还将会有国家队队员参与训练,是他们能够享受到最高水平的训练氛围。除了游泳训练之外,还有中学的老师进对小运动员们进行文化课辅导,真正达到了充分练习、充分学习的目的。
中国正式开始注重游泳运动是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之后。自那以来,每年国家体育总局都会举办诸如此类的训练营。这样一种新式训练机制的引入,使中国游泳运动员的培养由从前各省市分别培养的方式转换成由国家统一制定计划来培养。
不过朝仓认为,不仅仅是加大对青少年的培养造就了今天的中国泳军,彻底的“开放政策”也同样对中国泳坛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中国的“举国体制”从来都是保守而封闭的,以国家队员为中心形成的“金字塔”式的制度,曾经非常排斥“外国的新鲜血液”的引入。
然而,自2007年起,中国的游泳事业开始走上了“国际化”的道路。游泳运动员们积极地前往“游泳先进国”澳大利亚和美国留学,向海外的教练讨教学习,进行最新最科学的训练方法。另外,教练员之间的交流也越发频繁,中国泳队也会邀请国外优秀的教练前来指导最先进的方法。另外,中国泳队还在澳大利亚建设了专用训练基地,每年都会将12-18岁的年轻运动员送去培训。
经过“留洋”训练的运动员们的意识,与一直在“举国体制”下训练的运动员截然不同。女子100米蝶泳的银牌得主陆滢曾表示:“我终于明白拿到奖牌并不意味着取得胜利。”陆滢用自己的亲身体验向“唯金牌论”的旧中国体制发出质疑的声音。
朝仓指出,事实上,中国队把运动员派遣到国外学习的作法对于日本来说实在正常不过了。然而,正因为中国能够打破陈旧,接受“新式训练”才能有如此飞速的发展吧。
中国代表团的许琦团长曾表示:“索普当时被称之为百年一遇的天才;很快,菲尔普斯就出现了,在北京奥运会时一人赢得8金,创造了奇迹;现在美国的罗切特、富兰克林都是天才;法国、南非也都经常出现天才,我们承认、接受这些天才选手的存在,为什么中国人口众多,中国游泳就不可以出现天才?!”长久以来的“举国体制”为遴选出“天才”提供了便利,正是因为“举国体制”将大网撒向全国才能发现那些游泳的好苗子。
但是,这种方式却欠缺“培养”与“激发潜力”的技巧。而这一部分的欠缺,正好由新的培养方式与海外开放政策来弥补。朝仓认为,正是这样的“中西合璧”互的补才造就了今天中国泳军席卷世界的强大。(搜狐体育 睦南)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