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一届的奥运会,众星云集,比赛精彩,门票自然抢手。未开幕之前,伦敦奥组委就早早宣布,门票已经售罄。但是开赛几日,记者却发现,很多赛场看台出现大面积的空位,这到底是为什么?门票哪里去了?持票人哪里去了?
贵
饥渴营销,票价高
这届奥运会,伦敦奥组委在营销方面费劲了心思。比如对赞助商的维护方面,他们是不遗余力,不光是赛场周边,就是放眼整个伦敦城,都很难看到奥运赞助商之外的企业广告。
而在门票销售方面,他们更是采用了饥渴营销的手段。
所谓“饥渴营销”,主要是通过各种限量策略或限时策略,以充分引起消费者的关注和重视,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欲望,从而实现产品由厂商到消费者的快速转移。在市场上,苹果公司被认为是使用这一营销手段的高手,从iphone到ipad,几乎其旗下的所有产品都通过“饥渴营销”实现了销量的迅速提升。
伦敦奥组委早早就通过门票预定申请、随机抽取等方式,吊足了公众的胃口。去年6月份,还传出了伦敦市长也订不到票的新闻。
他们完美地营造了这样一种氛围,即门票抢手,想买赶紧动手。所以,奥运开幕前,因为买票的人太多,官网售票系统几次瘫痪。
饥渴营销的另一种表现形式,就是控制门票的数量。事实上,伦敦奥运会的很多场馆本来就不大,比如射击、举重、水球等都是座位非常有限的小馆,门票少,在情理之中。
所谓物以稀为贵,奥运门票的定价就很高。举重比赛,英国人不是很关注,最少的30英镑,最多100多英镑;如跳水,英国人相对热爱,就200多英镑,而篮球比赛,本来就是大热门,四五百英镑;至于田径百米飞人大战的套票,全世界都在关注,更是高达700多英镑。
在北京奥运会时,一般的比赛票价(不含黄牛炒作)都在两三百元,可谓非常亲民。与北京相比,伦敦的票价确实贵。
缺
上网预订,难买到
7月30日晚,记者在奥林匹克公园外碰到了几位来自西安的游客。他们刚在ExCel馆观看了乒乓球女单比赛,因为在这里的华人朋友帮忙提前买了票,所以并没有为买票大费周折。他们的票是55英镑一张,折合人民币500多元。虽然有些贵,但是考虑到这是奥运会,“来一次不容易,也觉着很值”。
那些提前买好票的人,赶到场馆外的“取票屋”,可以很轻松地取票。但是那些不明就里,想着来到场馆外再买票的人,就注定要失望而归了。因为,本届奥运会,买票的唯一渠道就是通过官方网站预定。不懂上网?没法上网?对不起,这里是英国,规定就是这样的。
虽然奥组委说,门票早已售罄,可是奇怪的是,到了伦敦之后,记者通过官网售票系统查看,竟然发现有些项目还有余票,比如女子举重,男子体操以及男篮、女篮的铜牌争夺战,价钱方面,最少50英镑,高的四五百英镑。
记者注册了账户,选择了男篮铜牌争夺战的比赛,放入了购票车内等待申请验证,但是等了几分钟,往往出现的结果是,门票并不存在,或者门票已经售罄。
这是为什么?据华人留学生小高介绍,当地很多人都守在电脑前刷票,你别看官网上显示有票,但是实际上得手几率非常低。
空
大片空位,媒体骂
如果门票销售火爆,现场观众满场也就算了,买不到票的人只能自认倒霉。问题是,很多场馆的观众席上,如体操、沙滩排球等都有大片大片的空位。这两天,英国报纸都拿场馆内的大片空座说事,“不是说票都卖完了吗?”“为什么有如此多的空位?”“这些买了票的人,去了哪里?”
据伦敦奥组委一位新闻发言人表示,空座所在区域是奥组委划出的非售票区域,主要是留给赞助商和奥运大家庭的。
据了解,本届奥运会门票总数为880万张,其中75%的门票面对英国及欧盟地区公众发售,剩余门票中,12%的门票分配给其余国家(地区)奥委会,还有13%留给赞助商、国际奥委会成员等。很显然,留给赞助商和国际奥委会成员的13%门票,是造成看台空旷的元凶。
那为什么这些赞助商不去看比赛呢?据英国媒体的解释,他们“很少离开酒店”,或许酒店比赛场更好玩。
另外,据当地华人透露,出现空座,黄牛囤票,烂在手里也是一大原因。
在英国,倒卖门票是犯法行为,所以在奥运场馆周围,很少见到黄牛党,他们大多流窜到各种网上论坛里。据英国媒体透露,奥运开幕以来,已经有20多名黄牛被抓,“抓他们的是便衣警察,直接给他们戴上手铐,”据一位见到抓黄牛的记者称,英国警察看起来非常和蔼,可是对那些黄牛党,却是一点也不客气。
面对大面积的空座位,主办方脸上也挂不住了,伦敦奥组委的办法是,向伦敦东部地区学生、教师和安保人员派发部分赛事的免费门票。
伦敦奥组委主席塞巴斯蒂安·科7月29日说:“我不想看到观众席空着,我们会采取各种措施来避免这种情况发生。我们今天早上观看体操比赛的时候,发现预留座位有很多都空着。我们可以让一些负责安保的军人坐在这些座位上。他们很享受比赛,我们也解决了上座率问题,一举两得。当然,对于那些爆满的比赛就没有必要这么做了。”
于是,当你观看电视直播时,如果细心留意,就会发现,总有穿着帅气军装的英国大兵,在看台上无所事事。他们是另类观众,或许对眼前的比赛并不感兴趣,但是他们往那里一站,就是这届奥运会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截至记者发稿时,又看到英国媒体的最新消息,“我们可以买高价VIP空座了”。但问题是,一张票动辄几百上千英镑,这让月收入基本在2000多英镑的英国老百姓,情何以堪啊!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