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叶”喝彩 为“药”反思
叶诗文又一次在奥运会上击败了欧美诸强,那个最快的女孩来自中国。但是,在世界各国,叶诗文却是被普遍质疑的人,这样的质疑带着傲慢和偏见,当然还有羡慕嫉妒和恨。但是很多国人不了解的是,在十几年前,兴奋剂就是中国游泳的标签,这种耻辱的标签甚至在很长时间影响着中国体育在世界各国人心目中形象。
但无论如何,当年其他人的过错,都不该由16岁的叶诗文来承担,很多人在没有丝毫证据的情况下,对一个小女孩的公然质疑,显然是没有道德或者是气急败坏的一种表现,我们不屑这些不怎么高尚的人的同时,也必须自省。
中国体育部分人的急功近利才是这一切的罪魁祸首。为求好成绩,有些人把什么奥林匹克精神甚至是人格完全塞在自己鞋垫子底下。更不愿让这些为谋求自己的虚荣和利益的体育人来玷污叶诗文,这个可爱且令人从内心深处感到骄傲的女孩子,原本只会让世界震惊和赞叹,但结果却是“叶诗文越优秀,质疑声越凶猛”的怪象。
中国体育从来不缺从“药王谷”来淘金的名将,有罗马显神威的吕彬、杨爱华、熊国鸣,耻辱远大于骄傲的“马家军”,还有欧阳鲲鹏、孙英杰、吴艳艳、孙英杰、王虹霓、王静、郭林娜、李富玉等等,这一系列“药哥药姐”打着为国争光的旗号,做得却是为国填耻、为己牟利的勾当。
回顾近年来中国体坛的兴奋剂丑闻,游泳和田径是重灾区,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中国体坛在极度辉煌下客观存在的一个阴暗面。作为中国田径的一份子,刘翔当年也遭受外国媒体的质疑,只不过质疑声的微弱和毫无根据,远远不能和赞扬声和刘翔的完美技术相匹敌。
这一次,对叶诗文的质疑声如此凶猛,一方面是质疑者美国游泳教练伦纳德在世界泳坛的地位突出,另一方面则是1994年那次震惊世界的中国游泳队的丑闻以及之后依然频发兴奋剂事件。
1994年是中国体育界极其特殊的一个年份。这一年所发生的游泳队兴奋剂事件,在世界范围的影响之恶劣超乎想象,对中国体育形象造成了无法估量的损害。但一直以来媒体对此逼而不谈。如今十多年已经过去,当事人早已经各奔东西,不妨在此重新回顾一下这一事件的真相。
1994年罗马世界游泳锦标赛上,中国游泳女队的成绩是统治级的,在所有女子16个项目中,有11名运动员获得金牌12枚,银牌5枚,铜牌1枚,并打破六项世界纪录。世界游泳名将苏珊奥尼尔、莱莉、汤普森对中国队大肆攻击,但她们并未拿出证据。
一个月之后的广岛亚运会中,日本人抓住了中国游泳队的丑陋尾巴。在赛会进行的兴奋剂检查中,中国队有七名选手被查出服用了违禁药物诺龙合成类固醇,这是一类功能与人体雄性激素类似的人工合成物,能够明显促进肌肉的生长,增加肌肉的力量和耐力。七名选手包括世锦赛上夺金的吕彬、周官彬、杨爱华、乐滢四名女选手和熊国鸣、胡彬、傅勇三名男选手。最终中国队共被剥夺金牌12枚。
这是近代运动史上查出的最大药物丑闻。之后尽管中国游泳的掌门频繁更迭,但是原媛、王薇、熊国鸣、王炜、欧阳鲲鹏等多位国家队选手被查出使用兴奋剂。奥运会冠军罗雪娟一度也在全运会上对媒体愤怒表态:“中国泳池不干净!”
要知道早在1992年的巴塞罗那奥运会上,中国女队豪取5枚游泳金牌。受兴奋剂风波影响,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只有乐靖宜一人夺冠。而随着乐靖宜的退役,中国游泳直到2004年罗雪娟和2008年刘子歌的崛起,才恢复元气。
如今,在澳大利亚名师的调教下,孙杨和叶诗文的这样绝代双骄领先的中国游泳队全面出击,他们让国人兴奋、自豪,他们更是在洗刷他们的游泳前辈留下的耻辱。 为了今后再也不用我们的英雄们一边接受喝彩,一些洗刷耻辱,今日的中国体育人需要更多的反思,不论是过去还有现在。
晨报记者 黄兴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