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刘洋这个名字,前两个字源自父亲和母亲的姓氏,在父亲焦春松和母亲刘淑华眼里,女儿是一个听话懂事、独立性强的孩子。在焦刘洋很小的时候,她就被父亲当成男孩来养,妈妈也总叫她假小子,于是乎每天的见面都是儿子长、儿子短。
焦春松告诉记者,之所以称呼焦刘洋为“儿子”,因为女儿出生之后性格就一直比较直爽,有点像男孩的性格,自己也希望焦刘洋身上能够具备男孩那种坚毅果敢的气质,由此平时一直习惯叫儿子。“只有洋洋小时候学跳舞的那段时间,曾经输过女孩的那种小辫子,其他时候一直都是短头发,留的男孩头,所以直到现在我们都管她叫儿子。”焦春松说。
父亲对“儿子”的评价是非常乖巧懂事,有很强的奋斗精神,平时父女之间沟通没有什么障碍,自己也不会对“儿子”很严肃,“平时和洋洋交流非常畅通,她从小学1年级开始一直到初中都是班长,平时做事非常认真懂事,我也不会对她特别严厉。而且基本也没有惹我生气的时候,她毕竟是女孩,遇到事情会和她耐心地交流,肯定不会去动手。”
而母亲刘淑华则认为女儿活泼、懂事、刻苦,好交朋友,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这孩子有一种永不服输的精神,这种精神特别像男孩子。“洋洋很小的时候,还处于游泳的启蒙阶段,那个时候还不会很多泳姿,但那个时候她就对每次少儿比赛都非常认真,几乎每次比赛都能拿第一。我们以前的想法就是让孩子锻炼锻炼身体,但每次都拿冠军,一方面也让我们坚定了让她练游泳的信心,另一方面也说明这孩子确实很要强,对待比赛永远不会服输。”
刘淑华至今对女儿的一篇日记一直印象深刻。小时候焦刘洋在参加一次蛙泳比赛时,在领先的情况下,仅仅因为最后的到边有些松懈被对手超越,拿到了第二名的成绩。比赛之后只有9岁的焦刘洋听到自己没拿金牌的消息非常吃惊,回去之后就写了一篇带有一丝反省意味的日记,“大致内容就是说为什么自己只拿到第二呢,还有告诉自己比赛的时候永远不能轻视对手,提醒自己每次比赛要不能放松警惕,一定要更加积极地去比赛。”刘淑华说。
永远追求完美,永远渴望冠军,永远不放弃对对手的追赶,这就是焦刘洋最大的性格特点。刘淑华认为这是焦刘洋在游泳事业上能够获得成功的关键因素,实际上在她看来,这样的性格似乎是天生的,早在焦刘洋4岁左右还在练习舞蹈的时候,她每天都会给女儿在舞蹈班的表现打分,有一次她给女儿打了99分,这样一个其实还算不错的分数,在年幼的焦刘洋眼里并不满意。“洋洋一直追着我问,妈妈妈妈,什么时候才能给我打100分呢?我就告诉她,只要老师表扬你就给你打100分,她之后就会非常认真地去做舞蹈动作,等着老师表扬自己。”
焦刘洋12岁的时候,从哈尔滨老家飞到了两千多公里之外的广州,到广州军区部队游泳队接受正规的专业游泳训练。从那个时候开始她逐渐开始接触到国内实力最顶尖的一些运动员,此前鲜有败绩的她不得不接受多次输掉比赛的现实。从小时候初学游泳时的被人追,焦刘洋后来逐渐学会了自己树立目标,去追赶别人。在同龄人之中,只要是游得比她快的,她就会想尽一切办法去战胜那个对手,比如有段时间她的成绩不如来自黑龙江省队的同是游蝶泳的郭璠,她就暗下决心一定要超过郭璠。在她心里面,哪怕自己只得到第七名,也要超过游到目标对手的前面。
到了国家队之后,焦刘洋的对手变成了后来夺得北京奥运会女子200米蝶泳冠军的刘子歌,在奥运会之前焦刘洋从未战胜过刘子歌,但是她从未放弃过前进的步伐,在去年上海游泳世锦赛上,焦刘洋在刚刚结束巴西军人运动会还没倒过时差的情况下,神奇地战胜刘子歌并且夺得世锦赛200蝶项目的冠军,这场胜利正是她永不服输精神的最好体现。(搜狐体育 陶冶)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