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诗文成功秘密:科学团队保障 调泳姿让她更快
已经来到英国12年、在主新闻中心担任志愿者、来自天津的刘蕾,昨天哭了。在叶诗文破奥运纪录夺得女子200米混合泳金牌之后,在MPC楼下的一个小酒吧里,一群外国记者和志愿者对她说:“你拍着你的良心说,叶诗文没服药?”
3天2金,叶诗文的神奇表现,确实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其中,自然也有一些外国媒体自以为是的揣测。其实,他们如果知道了关于叶诗文的技术特点和成长经历,恐怕就不会觉得凡事只有“兴奋剂”才能解释了。
天赋异禀:大脚穿42码
“叶诗文的成功,相当大一部分原因归功于中国特殊的人才选拔体系。”这是英国《每日电讯报》对叶诗文做出的分析。他们说的有一定道理,因为叶诗文在幼儿园时就被挑选进入了游泳队,因为她是一块学游泳的“绝好材料”。
或许你不知道,如今的叶诗文要穿42码的鞋。一双独特的“大脚”是叶诗文的招牌,也是她相对于其他游泳选手的绝对优势。说起来一般人或许不信,但游泳运动员如果脚大,就会占很多便宜,因为能扩大接触水的面积,进而增加推进力。索普的外号就是“大脚怪”,一度有人怀疑他是用生物技术催生的“大脚”,而菲尔普斯的脚也有47码,被认为是他成功的原因之一。
此外,叶诗文的手也很大,昨天赛后她用手拂去额前的头发,有记者惊呼:“看,她的手居然能把脸全遮住!”
早有先兆:两年前就创纪录
“你能亲口对你的粉丝说一句,你没服药吗?”昨天的赛后新闻发布会上,一位连来自哪个媒体都不敢报的外国记者,对叶诗文问出这样一个近乎无礼的问题。“绝对没有!”叶诗文回答铿锵有力。
不少外媒记者认为叶诗文服药,一个很大的原因是他们觉得叶诗文是一夜之间冒出来的。其实这只能说明他们自己“功课”没做好。2010年广州亚运会,叶诗文就在200米和400米两个个人混合泳项目上斩获两金,当时前者的后50米和后者的后100米分段成绩,均创造了快速泳衣时代之后的历史最快纪录。
名将索普也表达了自己的看法:“16岁这个年龄段很特殊,正是大幅度提高成绩的阶段。这个年龄段的人能做得到的事情,成人是做不到的。叶诗文并不是突然出现的,她已经在过去取得过好成绩,那她就一定在药检程序的关注当中?”
有色眼镜,怎么不说美国?
“如果运动员一有出色成绩就怀疑人家服药,还拿人家有前科来做证据,那美国田径队不早就消失了?”来自美国一家网站的记者魏格纳昨天幽默地对记者说。
确实,中国女子游泳在上世纪90年代爆出过兴奋剂丑闻,但这并不是如今一些外国媒体拿“有色眼镜”来看叶诗文的理由。但也正是因为这种思维的存在,才造成了叶诗文备受质疑。
不过也有头脑清醒的人。英国《卫报》昨天就刊文分析叶诗文为何最后50米能比罗切特游得快:“前300米叶诗文速度一般,体能储备好,便于她最后冲刺。”而也有人指出,罗切特当时并没必要全力游最后50米。“我要恭喜叶诗文,她游得真的是太好了!动动嘴皮对别人指手画脚是很容易的!”昨天的新闻发布会上,铜牌获得者、美国运动员凯特琳对叶诗文被围攻也看不下去,忍不住说道。
科学调整泳姿“秘密武器”
据浙江省体育职业技术学院科研处处长韩照岐介绍,与孙杨过人的运动能力和出色的身体机能相比,叶诗文在这两方面都并不出色,但是她有自己的秘密武器,那就是利用科学的手段调整泳姿,提高成绩。
韩照岐解释说,在日常的训练中,他们的科研团队会对叶诗文每天的训练强度和身体机能进行评估,最终得出一个相应的结论,再与教练沟通,在保证健康的前提下,尝试改进技术环节,提高成绩。
对于叶诗文,韩照岐直言这位泳坛新星原来在个别泳姿上都存在很大的问题:“例如叶诗文之前在比赛时很喜欢晃动头部,这其实会影响她的速度,但如果头部不晃动,又很难发力,我们通过科学的手段,最终解决了这个难题,所以叶诗文的成绩马上有了大幅的提高。”本报特派记者李志刚(伦敦8月1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