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赛场,成绩与体育道德孰轻孰重?伦敦奥运羽毛球女双赛场发生的一幕,和接下来十几小时的各方回应以及最终处理结果,似乎已经给出了答案——
金牌与道德的分水岭
特派记者 谭云东
北京时间8月1日晚21时,国际羽联在温布利体育馆召开新闻发布会,正式宣布对包括中国选手于洋/王晓理在内的3个国家、4对女双选手的处罚决定:取消她们的奥运会参赛资格,理由是违反了世界羽联球员行为守则第4.5条和第4.6条,即“没有尽全力去赢得比赛”和“在场上的行为明显有害于羽毛球运动”。
3个国家的8名选手(中国和印尼各2名,韩国4名),因为涉嫌违反体育道德而被取消参赛资格,这在奥运会历史上实属罕见。究竟是什么原因,让国际羽联“大开杀戒”?让我们来还原事件的前因后果,看看这十几个小时到底发生了什么。
事件还原:消极比赛,遭全场嘘声
世界第一,召到现场6000名观众的嘘声?
没错,这就是北京时间8月1日凌晨伦敦奥运羽毛球赛场发生的“尴尬”一幕。
羽毛球女双小组赛A组最后一轮,世界排名第一的于洋/王晓理与与韩国对手郑景银/金荷娜在比赛中争相“求败”,双方失误频频,击球不是出界,就是下网。奥运级别的对决,水平却还不如业余选手。温布利体育馆没有了掌声和欢呼声,取而代之的是近6000名观众发出的震耳嘘声。实在看不下去的裁判提出了干涉和警告,但仍无济于事。
最终,中国组合以0比2“速败”,在比赛结束后,取胜的郑景银/金荷娜只有一脸苦笑,于洋/王晓理则面无表情。
为何要消极比赛?原来,与以往奥运会只有淘汰赛不同,本届奥运会采用了先小组赛、后淘汰赛的新赛制。此前两连胜的于洋/王晓理此战失利后,并不影响晋级四分之一决赛,并避免了在决赛前与另一对中国选手田卿/赵芸蕾相遇。而韩国选手如果获胜,也可能提前与队友“火拼”。随后的女双C组,韩国组合河贞恩/金旼贞与印尼组合波莉/乔哈里,也因为“选择”对手,选择了消极比赛。
各方反应:这是对奥运信誉的最大威胁
“这是一场闹剧。”赛后,众多买票来观看比赛的现场球迷十分愤怒,只后悔当时没有发出更大的嘘声,“没能跺脚震坏看台。”而英国BBC一台,在晚间的新闻中反复播放着王晓理连续发球失误的镜头,在他们看来,这是这一天除金牌之外的最大“新闻”。
来自英国的雅典奥运会双打银牌得主盖尔·埃姆斯也以“耻辱”一词来定义这两场比赛。“我们看到四组在赛场上只求败不求胜的选手,这完全不符合奥运的精神。”她说,“我很愤怒,这样的举动使羽毛球运动蒙羞。”
“作为体育运动员,这么做很离谱的。”国际羽联执行委员会成员、泰国奥委会副主席差龙在接受采访时表示。
奥委会主席罗格则认为,这种现象是对奥运信誉的最大威胁。
也有一种声音争锋相对,认为不是运动员的错。“作为职业运动员,我们很无奈。”于洋赛后坦言,“但我们要拿好的成绩,所以我们要保存体力。”丹麦名将约根森则将矛头对准了赛制:“别怪球员,怪赛制吧。这是国际羽联的错。”
最终处罚:8名队员被取消参赛资格
从北京时间8月1日中午,世界羽联宣布正式向涉嫌消极比赛的4对组合提出指控,听证会足足开了4个小时。
在经过焦急的等待后,国际羽联在北京时间8月1日21时在温布利体育馆召开新闻发布会,国际羽联秘书长托马斯面无表情,在宣布了处罚了对8名选手取消比赛资格的结果后,便起身匆匆离开了发布厅,没有回答在场数百名记者的任何提问。
据了解,在听证会上,中国、韩国及印尼方面以伤病、状态及规则漏洞等几方面向国际羽联进行了陈述,但国际羽联未予采纳。国际羽联部分官员也承认,先小组赛、后淘汰赛的赛制确实留给了对手选择淘汰赛对手的空间,不管有如何理由,8名队员的行为违反了世界羽联球员行为守则第4.5条和第4.6条,即“没有尽全力去赢得比赛”和“在场上的行为明显有害于羽毛球运动”,因此给予上述处罚决定。
对于处罚结果,韩国提起了上诉,但最终未能改变处罚结果。印尼放弃了上诉,中国代表团则表示尊重处罚决定。
面对成绩与道德的分水岭。这一晚,国际羽联在重压下,做出了自己果断的抉择。全国日报-搜狐奥运联合报道团谭云东(本报伦敦8月1日电)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