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派记者 傅多强
“假球”风波的关注度,在此间已经超出一些项目的金牌争夺战,当地媒体不惜版面关注此事。
世界排名第一的于洋和王晓理,如果没有假球这个“意外”,或许她们将是闪耀伦敦的一抹风景。什么事情没有如果。可有了取消参赛资格的裁决,从另一个角度分析,又是一件好事,让人对奥林匹克精神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
对于羽毛球队,从运动员个体讲,这一严酷的现实使他们梦碎伦敦,本应到手的金牌却与之无缘。遭受致命打击的于洋悲痛欲绝,表示将告别自己挚爱的羽毛球运动,过去四年的努力,在这一刻就这样化成了泡影。
从宣传、弘扬奥林匹克运动的宗旨和体育公平竞争的精神层面上看,取消于洋、王晓理继续参赛的资格,却是英明果断的举措。一篇报道中写到,“中国羽毛球队为了算计最后的金牌,不顾现场球迷的不满,冒着10年前中国女排被批评和处罚的类似风险,置奥林匹克精神和公平竞争的体育道德于不顾,一意孤行,最终自酿苦酒、自食苦果,让人痛惜不已。”此话看似刻薄,却道理深刻。
当时,比赛结束,于洋和王晓理走出温布利体育馆的时刻,现场近6000名球迷向他们发出了刺耳的嘘声,在这对战无不胜的双打组合的职业生涯中,这样的场面从未有过。以输球的方式来保证中国军团能够多拿一枚金牌,相信这样的决定绝不是于洋和王晓理两名运动员能够决定的事情,她们为了某些“集体的利益”又只能选择服从。
都是金牌惹得祸,为了金牌,可以不择手段、不顾廉耻。金牌就是一切,金牌就是挡箭牌,此次“假球”风波就是唯金牌论的行为体现。一位英国观众很不理解,他情绪激动地说:“中国是体育大国,应该给其他队伍做个榜样,在赛场上应该代表中国的形象。”
金牌背后,一个民族的尊严和品格更加重要!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