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前的舆论认为,澳大利亚是中国男篮挺进八强必须也有可能战胜的对手,我想这是热身赛中水货澳大利亚带给我们的误导,实际上在正式的世界大赛中中国队从来沾不到澳大利亚队的便宜,今天20分的分差,更是我们不得不接受的差距。现实如此残忍,三连败后,中国男篮基本梦碎了。
现在看男篮输球,最怕听到的评论有两句——一句是“邓华德弄垮了这支球队”,另一句是“要是姚明在就好了。”
邓华德带给中国男篮的是祸是福,见智见仁。外来的和尚好念经,恐怕外来的和尚也好替罪。邓华德让队员将球多交给阿联,但邓华德绝不会让持球球员交球给易建联时别的队员站着不动,在对澳大利亚的比赛中,通过无球跑动形成的成功掩护在中国队中难得一见,易建联几乎没有得到空位出手的机会,每一球都极尽挣扎,而他的对手安德森则完全不必如此。
实际上,在过去的三场比赛中,中国队最大的问题在于在高强度对抗中完成技术动作的无力,而这正是中国男篮多年来没有解决的疴疾,即使在姚明时代也没有。
姚明是中国篮坛百年一遇的天才,正因为此,姚明不常有,中国男篮不能总指望特种兵来拯救。上帝在为你打开一扇门的时候,必然会关上一扇窗。在姚时代,中国男篮失去了以往赖以生存的小快灵风格,只不过移动长城让人暂时忘记了消失的外线。
从北京到伦敦,易建联顺利接过了姚明的权杖,而他在伦敦奥运会的表现也确实对得起中国男篮旗手的地位,但中国男篮依然呈现姚时代“一个人的战斗”模式,不得不让我们哀叹。王仕鹏在对澳大利亚队比赛中的7个3分死非典型表现,不足以成为中国男篮外线苍白的遮羞布。
让我们看看这届奥运会的主力阵容,几乎是上届奥运会的原班人马,只是缺了姚明,只是都老了四岁,连渐渐上位的“小将”陈江华实际上也是上届的老兵。新入选的张兆旭、丁锦辉、易力年岁都不算小了,也只是承担打酱油的角色。我们不禁要问,过去的四年,中国的男子篮球都在干嘛?而这,可不是邓华德的过错。如果不是无奈,我想他也不必让将近36岁的王治郅依然站在中国队的内线。
双塔首发出击的中国男篮,在对澳大利亚的比赛中输了14个篮板球,全是前场板。这充分说明,篮球真不是一味追求高度的运动。
从这届奥运会的入选队伍我们也能看到,除了玩“另一种篮球”的美国队,世界篮坛的发展越来越向整体均衡型战术体系发展,这其中欧洲绝对引领了世界潮流,从以往强大的希腊队以及欧锦赛新科亚军马其顿未能获得奥运参赛资格就可见,欧洲的强队越来越多,并非建立在某个球星的崛起之上。这也意味着,在国际赛场上中国队难以逾越的对手越来越多,我们不进则退。
所以我说的忘记姚明,一方面是要正视当下的现实,另一方面是要改变因姚明热导致的选材思路,而后者尤为重要。从亚洲球员的先天特征看,回归快灵、回归移动篮球才是我们的根本。
(颜晓华)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