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体育 陶冶 8月2日伦敦报道)这是一个特殊的部门——后勤保障部,它是中国奥运代表团在伦敦除奥运村以外第二个大本营,这一团队虽然没有随意进出奥运村的权利,却承担了中国代表团征战伦敦奥运会非常重要的作用。8月1日晚,搜狐体育记者独家探营了位于女王玛丽学院内的中国代表团后勤保障部。
由于奥运村给每个代表团的人员名额有限,因此许多代表团不得不精简自己的队伍人数以避免额外的经济支出,不过中国代表团打造复合型团队的运动队居多,许多队伍都出现了人员超编的情况,这样,这些超编人员被统一安排进了后勤保障部。这次伦敦奥运会,代表团特别选择了环境清幽的玛丽女王学院作为保障部驻地,这所学院是伦敦大学旗下学院中唯一一所将教学、科研和住宿集中在了伦敦市中心的校园。校园位于充满历史遗迹、荟萃多元文化、充满活力的伦敦东区的心脏地带,正在两大金融中心“金融城”和码头开发区之间。学校周围既有街头集市和众多的餐厅,还有很多公园和现代化的美术馆,闲暇之余还可以沿着运河漫步徜徉。从学院走5分钟就有两个地铁站,因此要到伦敦其他地区都非常方便。
不过住在这里的保障人员和超编的教练们可没有太多的时间去欣赏伦敦街景,他们每天都必须奔波于奥运村或者其他比赛和训练场馆,保障部成员没有随便进出奥运村的权利,他们要想观看队员训练,必须单独申请访客卡。因此,教练们几乎处于与世隔绝的状态,每天的吃住行都必须自己解决,每天他们都必须疲于奔命来回坐地铁,或者借助其他交通工具赶往场馆。
保障部距离奥运村驱车大概需要40分钟的时间,赶上8月份,玛丽女王学院处于放假阶段,留守的学生并不多。来到东门入口,英国守卫并没有想象中那么严格,记者随意进出都没有人上前过问。
不过,走到中国代表团保障部的楼下,这里的守卫可不像外部那么松懈了。从楼底下到室内房间有两道门禁,一楼入口处必须刷卡进门,而每个楼层进出也都有单独的门禁系统,如果没有内部人员带领,外人根本无法进入保障部内部。
中国代表团的保障部人员包下了一个单元的7层楼,而隔壁就是澳大利亚代表团的保障部所在地。虽然已经是深夜11点左右,不过看到大楼还是灯火通明,看得出来,为了让运动员取得更好成绩,相关人员还在紧张工作。保障部的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里晚上很安静,即使是白天也一点都不吵,适合休息。”同时他还告诉记者,这里很少有人来打扰,和奥运村相比反而是另一番桃源圣地,毕竟奥运村那边受到的约束更多一些。
在竞赛保障部这个大本营,每个主管人员、工作人员和教练员都有一张胸卡,这是入门的凭证,在卡的正反两面,都印有分管项目的教练员名字和联络方式。每个楼层的房间,也都贴上了人员的名字。在4楼,入住的人员有排球资深人士胡进、游泳部部长袁昊然,5楼住下的则有金牌教头刘永福,体操教练王红卫,击剑教练赵刚。记者粗略地算了一下,这里有超过20个项目的教练。
中国代表团参加本届奥运会的名单中,最受关注的还是孙海平和刘翔师徒。不过,记者寻遍了整个大楼,都不见孙海平的名字。住在这里的一位教练说,“孙海平不会在这里,正常情况下,他们到伦敦后应该在奥运村。”
记者了解到,这个保障部的功能主要有两大方面,其一,供休息使用,一些教练、队医、管理都住在这里,相对于奥运村大量人员聚居那里,中国军团的这个第二个大本营更显安静。其二,这里是负责整个中国军团补给的战略要地,中国运动员在奥运村的吃住条件都可以让他们接受,如果另开小灶,或者加强营养品和药品供给,这里是主要输出的地方。
大楼的四层,是竞赛保障部的食堂。每一天的晚餐,都要持续到当地时间下半夜,因为这里不仅仅是吃饭的地方,更是给受伤的运动员提供和熬制药品的地点。一位教练告诉记者,“在一天前,有一个举重运动员身体不适,什么名字我记不得了,就是在这里,保障人员专门提供了医疗药品,那个运动员用完就没事了,还拿了金牌。”记者来到四楼本想一探食堂,不过在楼道内被一位保障部的工作人员非常警觉地拦住盘问了一番,不由得更增添这座大楼的神秘色彩。
(来源:搜狐体育)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