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外国举办奥运会,唱的居然是中国歌星孙燕姿的《Hey Jude》,身为一个中国人我感觉非常自豪。”虽然伦敦奥运会开幕式已过去5天,但这条天雷滚滚的微博,依然被中国网民蓬勃疯转。
披头士和孙燕姿,在城头变幻大王旗的奥运光年里,稀里糊涂玩了一把“穿越”。但从本质上,这枚超级大乌龙,却锵锵透出“英国文艺”根植在我们每个人心中的烙印。
英国对于奥运并不陌生,回溯历史,奥运会像3颗大不列颠红宝石,镶嵌在伦敦的成长历史中——1908年、1948年、2012年。顺着奥运重温英国的历史,在某种程度上也是解读它引领世界潮流的历史。当然,这里面也包括“Hey Jude式”的文艺潮流。
正如英国人引以为傲的“伦敦腔”一样,深邃而丰沛的英国文艺范儿,同样影响了整个世界。虽然曾经的帝国梦支离破碎,虽然从大英帝国的荣光中踯躅淡出,但这个25万平方公里的国家,却一直是文艺含金量最高、故事最密集的土地。
这一次,我们采访了不同领域的文艺工作者。他们的共同特点是,深受英国文化浸淫、感染,并努力把其中的养分融入自己的血液。
音乐人万柯夫会告诉你,披头士、滚石乐队,皇后乐队,酷玩乐队……这些充满镌刻感而又流光溢彩的名字,是如何助燃自己的音乐梦想。
编剧风子把莎士比亚当做自己一生的偶像,到了伦敦西区后,这个年轻人却在摩肩接踵的剧场中迷路了:“在那里,戏剧的光芒照得我睁不开眼。”
资深影评人苏七七会拉着你,从《猜火车》《百万英镑》,聊到最新的英剧《福尔摩斯》《唐顿庄园》 。这些银幕、荧屏上的经典形象,曾几何时也是我们心中的“神灯”。
英国前首相布莱尔说得没错:“我们给世界贡献了一些最好的文学、艺术和音乐。英国能够,也必须再次成为一个伟大的国家。”
总之,跟着伦敦奥运会一起,来尽情享受英伦文艺的快感吧!
陈宇浩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