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原平
伦敦奥运会开幕以来,国内舆论各种争议不断。
先是女子53公斤级举重选手周俊的失利,点燃了人们对奥运选拔机制的质疑;接着吴景彪夺得银牌后,一句泣不成声的“我有愧于祖国,对不起大家!”引起人们对“唯金牌是瞻”的指责;而羽毛球女双选手于洋/王晓理因“消极比赛”被取消奥运会资格,更引发国人对金牌至上的声讨与反思。
在这些事件中,受害者都是中国运动员。17岁的周俊被拔苗助长,过早登上自身无法承受的舞台,结果不言而喻。始作俑者一句轻描淡写的“预料之中”,将国家荣誉与公平选拔视为儿戏,却在周俊身上造成多大的心理阴影?如果没有一颗强大的心,这个孩子可能就此毁了!银牌,竟然成为吴景彪的“不能承受之重”。为了在淘汰赛避开队友,“消极比赛”的于洋/王晓理付出惨痛代价,于洋含着泪向挚爱的羽毛球挥别,其退役宣言令人唏嘘。他们都是金牌至上思想的牺牲品。
谁来为受害的运动员负责?是为“平衡”各方利益而违背“公平选拔”原则的国家体育总局举摔柔中心主任马文广,还是为“保金牌”而“苦钻”规则漏洞的中国羽毛球总教练李永波?
他们是应该承担责任,向国人道歉。但是,在金牌至上思想盛行的时代,即使倒下一个马文广、李永波,还有千万个马文广、李永波。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们也是受害者。
在长期以来的举国体制下,竞技体育一切围绕奥运转,并以金牌多寡做为唯一的考核指标,自然催生了“金牌至上”的功利思想。金牌就是体育行业的GDP,金牌等于无数的荣誉和无数的实惠,这是公开的秘密。而层层下发的夺金任务,以及与金牌捆绑在一起的现实利益,同样扭曲了运动员的拼搏意志,失去了享受体育比赛的乐趣,沦为金牌的“奴隶”。中国奥运军团出现的这些怪现象,就是中国体育界无法根除的“政绩只与金牌挂钩”的金牌至上陈腐思想的真实反映。
令人欣慰的是,奥运期间社会出现了各种不同的声音,尤其是对金牌至上思想的声讨与反思,展现了中国社会的内在活力,是社会的一大进步。更重要的是,这种社会反思蕴藏着中国体育事业改革的驱动力。
体育领域不应该成为孤立于当代中国改革版图的孤岛。肃清金牌至上的毒瘤,推动体育领域的改革,需要倾听社会不同的声音,求取最大限度的共识,凝聚社会各界的合力。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