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泳裁判如何选拔?
亚洲三个名额中有我一个
记者:于老师,伦敦奥运会游泳裁判是如何选拔的?为什么会选到您?
于晓光:伦敦奥运会游泳裁判在40人左右,构成为两类:国际泳联的技术委员会成员占据大半数,另外的名额为各大洲选送,人选必须是在国际泳联注册的裁判,亚洲是三个名额,中国只有一个名额(另一名中国裁判是技术委员会成员,不占名额)。因为经常执法一些大赛,积累了一些经验,这可能也是选到我的原因吧。
记者:40多名裁判,这么庞大的裁判群体怎么分工呢?
于晓光:游泳比赛执法和其他比赛有些区别,比如足球比赛,三名裁判就能掌控比赛,但泳道上却需要许多裁判来共同担当一起协作。这40多名裁判各司其职,负责的重点也不同,比如有负责转身的、有负责终点的、有负责记录的,还有检录、发令、编排等等,是一个相对比较复杂的配合机体。
朴泰桓被谁罚下?
美国裁判判的,一点问题都没有
记者:游泳比赛到现在也出现了一些争议,最大的争议当属朴泰桓被罚下,当时什么情况?
于晓光:比赛结束后,韩国媒体指责是中国裁判罚下了朴泰桓,甚至说这是阴谋,而且国内的朋友也打来电话问我是不是我罚下了朴。其实这跟中国裁判一点关系也没有,当时判罚朴泰桓犯规的是来自美国的裁判波尔·梅蒙特。当时她喊“take your mark(各就各位)”,刚喊玩“take your ”,朴泰桓就动了,按照规定,这属于违规,罚下他一点问题都没有。
记者:本届奥运会裁判争议很多,作为裁判本身,您怎么看?
于晓光:这一方面说明奥运会的比赛愈发激烈,另一个方面也提醒裁判要更加专业化。尽管有许多争议,但我相信每个裁判心中都有公平这杆秤。虽然有时候会出现一些偏颇,比如男子体操团体赛,但经过论证还是进行了改判。我相信国际奥委会有自己一套严格的程序和措施来严格保证比赛的公正,抛却这些杂音去看比赛,才会从奥运之中看到真正的力量之美、竞争之美,才会真正愉悦心情。
叶诗文为何受质疑?
我很不理解,外媒是羡慕嫉妒恨
记者:伦敦奥运会,中国军团大放光彩,作为一个亲历者,您感受如何?
于晓光:有人说这届中国泳军异军突起,我个人认为也不算是突起。应该说,这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从2009年开始,中国泳军就开始显示了良好的上升势头。去年的上海游泳世锦赛,叶诗文和孙杨已经证明了自己的实力,这次只是一个集中爆发。这说明我们在训练水平、海外拉练以及团队保障等多方面都有长足的进步,是综合实力的体现。
尽管泳军个别队员表现出色,但我认为中国泳军整体实力可能跟传统强队还有一定差距,虽然我们有金牌,但奖牌总数如何,我觉得可以在比赛结束后跟其他强队做个对比。这其实也是体育大国迈向体育强国的一个缩影,奖牌数大幅提升,我更加期待。
记者:叶诗文夺冠后,国外媒体有不少质疑之声,您也有所耳闻吧?
于晓光:菲尔普斯拿了八金,当初为什么没人质疑,而我们拿了金牌就引来大家质疑,我很不理解。我觉得一个网络词汇最能代表他们的心理,那就是羡慕嫉妒恨。
赛场有哪些高科技?
波浪停止技术,让道次没有差别
记者:这次不让穿鲨鱼皮泳衣了,据你所知,游泳赛场还有哪些高科技元素吗?
于晓光:是的,明令禁止,男运动员泳衣不过腰,女运动员泳衣要露出双肩。除了泳衣外,我听说,在伦敦奥运会游泳馆的建造过程中,采用了一项名为“波浪停止”的技术,可有效减少波浪对运动员的影响。无论在中间的第四泳道,还是第一道或第八道,基本没有差别。这也是一个高科技的体现。
记者:除了裁判工作,业余时间逛逛伦敦没?
于晓光:以前来过,所以没怎么逛。后面不执法了,我会去各个赛场给中国队当拉拉队,赛场上中国观众比较少,我有证能进去,会穿上便服在看台上为中国健儿加油,也算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金陵晚报记者 李都
在伦敦现场发回报道
中国水军在伦敦奥运会上大放异彩,来自中国沈阳的游泳裁判于晓光参与执法了多场比赛,同时他也是很多重量级比赛的亲历者。在其居住的premierlnn酒店内,于晓光接受了金陵晚报记者的独家专访。作为本次国际泳联选调的两名中国裁判之一,他向记者讲述了奥运会游泳比赛背后的故事。
于晓光。金陵晚报记者 李都 摄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