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北京奥运会,年仅19岁的陆春龙横空出世,勇夺男子网上个人金牌,为中国男子蹦床实现了历史性突破,但随后的三年,他却陷入了运动生涯的低谷。在其参加的一系列世界大赛中,别说夺冠,有时候连决赛的大门都进不去。
陆春龙的父亲陆建平向记者回忆,当时有一段时间儿子的心态就是自己已经拿到了最高荣誉,辛苦了那么多年,感觉终于可以轻松下来,另外奥运会之后,社会公益活动以及商业活动太过频繁,导致陆春龙的训练很不系统,从09年开始,陆春龙陷入了职业生涯的最低谷。
恢复的过程既漫长又痛苦,各种各样的流言蜚语也纷至沓来,网络上比如“拿了奥运冠军就不行了”或者“拿了冠军就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等等。亲朋好友也经常会问陆春龙的父母,为何他们的儿子仿佛消失一样不再出成绩了。听到一些闲话和流言,陆春龙的心里很不是滋味,正好那段时间自己旧伤复发,腰椎的伤病让自己的训练根本无法正常进行,失去目标迷失方向的陆春龙甚至动了退役的念头。
他把这个想法跟父母说了,令他始料未及的是,一直不太支持儿子练体育的母亲,这次反而做起了儿子的思想工作,母亲倪如英流着泪劝儿子,“你就是吃蹦床这碗饭的,国家培养了你,让你有了荣誉,你现在都是在为国家吃苦头。再吃几年苦,等到你退役之后就好了,那个时候你要做任何事情,我们全家肯定都会支持你。”
父亲陆建平虽然也和母亲一样心疼儿子,但是作为一名男人,他还是忍着泪给陆春龙分析利害关系,“既然你走上体育道路,在体育界没有哪个运动员不吃苦,你现在无非就是再吃点苦的问题。你现在还年轻,只有19岁,到2012年才23周岁,一般运动员到28周岁差不多才会走下坡路,所以你还有很长的路可以走,国家这些年为了培养你花了那么多心血,你为了国家为了培养你的那些领导教练,都应该继续坚持下去。爸妈都是小学文化,所以只能出来打工,你和我们不同,你走自己的路一定要更加努力才行。”
陆建平告诉记者,那次父子俩的交流很深刻,在08年之后入党的陆春龙,思想觉悟的提高得以体现,他那颗悬空的心终于放了下来。有如此深明大义的父母的帮助和开导,陆春龙决定继续在训练场上挥洒汗水,为2012年伦敦奥运会做准备。而父母在儿子备战的关键时刻,始终给儿子减压,他们并没有对儿子提出任何奥运会要拿金牌或者奖牌的指标,只是希望儿子能够再参加一次奥运会,这让卸下包袱的陆春龙重新对自己的事业有了新的认识。
而对于网上和外界的那些流言蜚语,陆春龙索性不再去关注,“不听不看,过好自己的每一天,尽量去表现自己最好的一面,这样让我轻松了许多。”就是用这样一种选择性“失明”和“失聪”的方法,陆春龙度过了最艰难的3年,重新站上世界之巅,宣告王者归来。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