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国体制下的运动员定位:生态链的最低端
再次回到伦敦奥运会最为争议的判罚中,于洋、王晓理因为消极比赛而受罚。于洋、王晓理的消极比赛的目的就是避开另一小组次名出线的另一对中国组合,她们消极比赛的终极目标就是想办法在决赛中与另一对中国选手会师。
于洋、王晓理心中有一个观点,即只有两对女双选手会师决赛,才能保证冠军不会旁落,但事实是,尽管她们已被禁赛,但中国队另一对女双选手田卿、赵芸蕾仍是夺冠热门选手。也就是说,韩国两对组合的求败还可以理解,于洋、王晓理的求败只有一个原因,即想与另一对中国选手会师决赛,而会师决赛的目的,除了要保证金牌不旁落,更重要的是要让李永波的面子更好看。不论李永波事后如何进行推脱和解释,他对于面子的追求,直接摧毁了两名中国羽毛球员选手的职业生涯。
若仅仅是对金牌的追求,运动员变成机械人还算值得,可悲的是,中国很多运动员,完全成为体育官员和教练的面子工具,成为官员和教练从金牌中获得利益、奖励的工具,在这种情况下,才会有让球、消极比赛的行为出现。在这种情况下,运动员失去了奥林匹克精神,也失去了独立人格,沦为工具。
在前期伦敦眼中有关于朝鲜体育的报道,朝鲜体育被称为“权力的游戏”。只要在举国体制下,体育就始终是“权力的游戏”,在这个游戏中,运动员是生态链中最低端的一环,即使是冲金牌的选手,他们仍为生态链中最低端的一环,尤其是一些影响力较小而又是中国体育的传统优势项目,这些项目里官员的意识和教练的态度往往决定了运动员的命运。
周俊在女子举重53公斤的比赛中,她先是被教练以150公斤的总成绩报名,这个成绩比她最好成绩差了70公斤,结果她被分到了B组,按照教练事后说辞,这是想给对手造成周俊无力的假象;接着,教练又直接让周俊抓举95公斤的个人最好成绩,这个成绩仅比奥运会最好成绩低5公斤,最终周俊三次抓举失败直接出局。
周俊的教练只有两个目的,第一,用求败的方式打击周俊以及湖北举重,第二,用这种方式帮助祖尔菲亚夺冠。不论是哪个目的,周俊完全成为官员们与教练的棋子,不仅如此,她还要在失败后承担所有的责任。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