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77公斤级举重决赛还没有结束,现场却已经不止一次响起经久不息的掌声,这些掌声都是送给陆浩杰的。
这个来自江苏张家港的21岁小伙,在抓举第二次试举试图冲击世界纪录时拉伤了左肘。然而就在所有人都以为他将就此退出比赛的时候,陆浩杰又出现在了挺举比赛中,并且成功举起了190公斤的杠铃,为中国代表团又增添了一枚银牌。
泪水在打转,他就是不放下杠铃
捂着左肘,把头深深地埋在双臂之间,陆浩杰尽可能不让摄像机拍到从他眼里蹦出来的泪水。3个多月前的奥运会选拔赛,当时还并不被多少人知道的陆浩杰以175公斤的抓举成绩超过了男子77公斤级的世界纪录,并且最终以375公斤获得总成绩第一名,拿到了奥运会入场券。
昨天,在轻松完成170公斤的重量后,陆浩杰向175公斤发起冲击,很遗憾,他失败了。更可怕的是,在杠铃后掉时,陆浩杰试图稳住杠铃结果导致左肘拉伤。接下来的第三次试举,陆浩杰放弃了。
中国队在这个级别中派出了世界纪录保持者吕小军和陆浩杰的“双保险”,而且吕小军在抓举结束后排名第一,在这种情况下,即便陆浩杰退赛,中国队也很有可能拿下这枚金牌。然而当挺举比赛开始后,全场观众惊讶地发现,陆浩杰竟然又回来了。
再一次走上“战场”,陆浩杰眼里的泪水还在打转,做了几次深呼吸后,陆浩杰来到曾经为他带来荣耀,如今又让他陷入困境的杠铃面前。尽管已经将杠铃重量从原先准备的200公斤降到了190公斤,陆浩杰依然因为疼痛而面部扭曲,但他始终牢牢高举杠铃。
直到裁判判定试举成功,陆浩杰激动地扔下杠铃,往后一蹲,接着又捂着受伤处朝教练走去,泪水再一次蹦眶而出。不同的是,这一次是因为兴奋,他成功了。
“既然派了我们两个人来,就一定要争取把金牌和银牌都带回中国。”陆浩杰在赛后如此解释他坚持比赛的理由。
四年后再见
目标还是世界纪录
爱追求完美,不知道什么叫放弃
“他是太想举起来了,要是当时放掉杠铃就没事了。”赛后,队医刘江说,如果陆浩杰不是坚持到最后一刻才放下杠铃,左肘就不会受伤。但是对于陆浩杰来说,让他在还有一丝成功机会的情况下选择放弃是不可能的,因为他能够站上昨天的伦敦奥运会举重台,靠的就是坚持。
和很多运动员一样,陆浩杰和举重结缘也是为了强身健体。2000年,当时10岁的陆浩杰第一次听说了举重这项运动,并且被认为是个“好苗子”,便和家人商量想去练练。但是由于陆浩杰幼年时体弱多病,所以全家人都不答应。没想到,陆浩杰竟然把自己反锁在房间里闹起了绝食,最终,还是陆浩杰的父亲闻云才点头,“当初的想法很简单,觉得练举重能强身健体,增强孩子的体质。”
就这样,陆浩杰进入了张家港当地的举重学校,并且一步步从苏州市冠军走到江苏省冠军,并且在2007年进入了江苏省举重队。然而,2009年,因为膝伤加上腰伤,陆浩杰被医生告知“不能再练举重了”,刚开始陆浩杰也打算放弃,但最终还是没能抵挡住“再赌一次”的诱惑。
那之后,陆浩杰先是到北京接受手术治疗,安心养好了伤,然后就变成了江苏省举重队里的一个“训练狂”,每天的训练,他都比别人去得早走得晚,而且他对每个动作都力求完美,甚至连吃饭睡觉都在琢磨如何可以做得更好。
终于,国家队在2010年向陆浩杰抛出了橄榄枝。而他也没有错过这次机会,拿到了飞往伦敦的机票。
江苏男举已经很长时间没有在奥运会上露脸了,因此对陆浩杰这次的奥运之旅也是非常关注。昨天凌晨,在仙林训练中心,有一个房间的灯一直亮着,举重队的教练和队友都在关注陆浩杰的比赛,他们甚至在赛前准备了啤酒和烟花,准备为陆浩杰夺冠庆祝。
然而,看到陆浩杰受伤,所有人都意识到,这枚金牌没了,但是当他们看到陆浩杰随后又带伤举起了190公斤的杠铃,所有人又像庆祝夺冠一样欢呼。江苏举重队领队陈泳的话代表了很多人的想法,“他还很年轻,四年后还有机会,对陆浩杰来说,能在这个年龄参加奥运会已经是一种突破。”
而远在伦敦的陆浩杰也传达出了同样的想法,“我对这枚银牌很满意。我才21岁,还有时间争取参加下一届奥运会,我会继续拼,争取下一次能打破世界纪录。”
本报记者 瞿俊 陶晶
隔岸观火
奥运不等于金牌
昨天凌晨,在办公室看完男子举重77公斤级抓举比赛,便匆匆下楼,赶回家看挺举比赛。
“你这个手机屏幕这么大能看视频吧?”刚打上一辆出租车,就听到司机师傅扔过来一句话。看到我一脸狐疑,师傅赶紧解释说,他之前开车听广播的时候,听说有一个中国小伙子在举重的时候受伤了,他很想知道那个小伙子后来怎么样了,但是车里的收音机音效不是很好。说完,还不停地问,“你知道这个事吧?”
既然如此,也不用赶着回家了,干脆就在车上看CNTV的视频直播吧。
师傅依然专心地开着车,而我则在看到陆浩杰之后让他把车停在路边。“原来长这样啊,看着挺清秀的,没想到还挺爷们儿。”一边看,师傅还不忘点评几句。直到陆浩杰完成了这次试举,捂着左臂向后台走去,师傅才又重新发动了汽车,“刚才那个解说讲,这种情况下就不应该再举了,但是人家运动员四年才有一届奥运会,怎么可能那么轻易放弃啊!”
没多久,我到家了,就在我开门准备下车的时候,师傅突然问“那个运动员叫什么呀?”他说,他并不是个体育迷,而且开出租车也没那么多时间看比赛,只是听说有中国运动员受伤了才会那么关注,“我是钦佩他这种精神,你要问我中国拿了几块金牌,我是真的不知道。”
其实,中国人早就不再对金牌那么看重,只是一些体育官员还没能跟上普通大众的脚步,因为他们脱离群众已经太久太久。陶晶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