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感受
杨匡满
著名作家
刘翔昨日下午飞抵伦敦。有8年了吧,刘翔伤愈回归了,刘翔状态好了,刘翔感冒了,刘翔岔气了;反正刘翔的一举一动,刘翔的每个细节都是报纸电视的新闻。这当然出于国人对英雄的热爱,对中国体育尤其是中国田径的期望。但反过来一想,不正也说明刘翔还只是中国田径几十年出一个的独生子,才那么让人娇贵,让人揪心。不像美国、牙买加、肯尼亚等等田径强国一茬又一茬一批又一批地制造天才席卷跑道,金牌不就是多几块少几块的事儿,约翰森伤了还有罗伯茨,刘易斯老了还有格林。我想人家媒体对他们的关注远不如中国人。
我还想起,五六十年前,陈镜开打破世界纪录,容国团拿世锦赛冠军,《人民日报》都要头版甚至头条通栏大标题。那时真是稀罕啊,国家贫弱也需要一点振奋提气的东西。于今不同了,除开足球世界杯,中国体育见的世面很多了,金牌多了去了不稀罕了,我们也应该有别样的心态别样的境界了。
刘翔倘若拿了金牌,我会大喜。说明他超人的技术和心理素质,说明他的团队的不懈努力,也说明举国体制的胜利。刘翔倘若丢了金牌,我也坦然,竞技体育毕竟是残酷的也有许多偶然因素;再说后来者居上也是人类发展的自然规律。刘翔倘若再次出现但愿不会北京奥运会的那一幕,我也不会捶胸顿足,毕竟只是一次比赛,毕竟生命和健康更重要,这也属于奥运精神;刘翔4年后又到了伦敦本身就是了不起的事情。
看淡刘翔吧,如同看淡姚明,看淡李娜。刘翔只有一个。刘翔拿了冠军不说明中国体育、中国田径就是强国了,不说明什么思想的伟大胜利;刘翔输了也不说明中国体育、中国田径从此就没有希望了。少一些“翔迷”“娜迷”其实是好事不是坏事。明星让我们快乐或悲伤,但明星不是生活的全部。无论娱乐圈或体育都是如此。还是多看看我们的孩子我们的学生,他们每天去跑步的有多少?打球踢球的有多少?游泳的有多少?去练体操的有多少?这才是最重要的,这才是最值得骄傲的,这才是体育强国的真正标志。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