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艳凤生于1979年5月15日,她的家乡来自于黑龙江省绥化市青冈县祯祥镇大众村,父亲李凤祥和母亲辛秀芝都是当地农民。在老李家,李艳凤这一辈共有8个孩子,她排行老七,这一辈孩子都排凤字辈,因此艳凤的名字也由此而来。
小时候的李艳凤淘气调皮,总是活泼好动,据她父亲回忆,她刚学会走路没多久的时候就总是喜欢蹦蹦跳跳。上小学的时候,李艳凤最喜爱体育运动,只要一上体育课就来劲,在体育场上玩得不亦乐乎,而上其他文化课时就会觉得没意思,也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李艳凤对体育就产生了一种特殊的好感。
李艳凤在村里和镇上读完了小学和初中,小的时候因为个子高身体壮,她经常参加一些体育比赛。祯祥镇每年都会举行乡镇体育运动会,那个时候李艳凤就经常参加,不过当时她并没有对铁饼产生兴趣,而是参加了一些田径比赛。“艳凤小学的时候就经常参加100米、200米、400米比赛或者接力比赛,跑得非常快,基本都能拿到冠军。由于她跑步的成绩很好,体育老师和家乡父老乡亲就跟我提,说你家孩子跑这么快,体育细胞很发达,找人送到体校去把。正好李艳凤她大爷在青冈县水利局开车,认识体校的老师,就这么把艳凤送到体校去了。”李凤祥告诉记者。
初进青冈县体校的时候,李艳凤并没有练习田径,体校教练认为李艳凤身体素质好,出手速度和力量都非常不错,因此特意让她改练掷铁饼,就这样李艳凤算是正式与铁饼结缘。
在青冈县体校练了半年多之后,有一次李艳凤跟随教练到绥化市参加测试赛,在那次比赛中,她的突出表现引起了绥化市体校教练的注意,由于成绩出色,李艳凤被绥化市体校要走。
在绥化呆了不到1年之后,李艳凤再次迎来生涯转折点,这次她又被省体工队看中。李凤祥说,女儿能够从市一级体校到省体工队,虽然做父母的非常自豪,但是这中间其实充满了曲折。那个时候,绥化方面并不想把这么好的一个苗子放走,但省队教练的态度又非常强硬,非要带走李艳凤不可,双方之间存在矛盾,让李凤祥夹在中间很是头疼。同时,要去省体工队训练还有一个条件,那就是学员必须先交5千块钱风险金,如果运动员半途退出,这5千块钱风险金是不退还的,对于当时家庭条件比较艰苦的李家来说,这5千块钱是一笔相当庞大的数字。
李凤祥认为自己作为一名父亲,必须无条件地去支持女儿从事自己喜欢的事业,他硬着头皮凑出5千块钱,把女儿送到了哈尔滨,“那时候我们农村条件不好,艳凤没有太好成绩的情况下,去省里面必须自费,而我当时就只有一个念头,那就是不惜一切代价让她往上走。”李凤祥说。
1994年3月,李艳凤算是正式进入到黑龙江省田径运动学校开始进行铁饼专业训练,从青冈县到哈尔滨坐车都得3个多小时,父母无法陪伴身边,李艳凤开始了远离家乡的寄宿生活。虽然没有家人的看管,但是李艳凤十分懂事要强,她知道自己如果不在哈尔滨练出一点成绩,对不起父母含辛茹苦的抚养,以及全家老小举全家之力给她凑出来的学费。每天上午进行文化课学习,中午骑自行车穿越哈尔滨市两个区,到另外一个训练场进行一下午的铁饼专业训练,这就成了李艳凤每天的生活。
从乡镇一级到青冈县一级到绥化市一级再到黑龙江省一级,李艳凤这三级跳的速度快的有些令人咂舌,不过到了省队之后,李艳凤可是苦苦沉淀了9年,到了2003年,李艳凤才被国家队教练看中。其实在前一年2002年,李艳凤已经夺得了亚洲田径锦标赛女子铁饼冠军和全国田径冠军赛女子铁饼冠军,正是这两次比赛的出色发挥,让李艳凤在下一年顺利进入国家队。
成为国家队员之后,李艳凤愈发如鱼得水,2003年8月28日,她在第22届大学生运动会田径比赛中以61米12的成绩获得一枚银牌,这算是她成为国家队员之后的首个突出成绩。随后在04年她连续参加了亚洲田径大奖赛和全国田径冠军赛,都获得了女子铁饼冠军,并由此代表中国参加了雅典奥运会。由于长期训练导致右手腕出现严重伤病,李艳凤在雅典仅仅获得第九的成绩,然后05年全运会也没有取得名次,有些心灰意冷的李艳凤想到了退役。
但教练张景龙给李艳凤找到一位名医,给她治好了手腕的伤病,这下李艳凤的运动生涯重现希望。她在2007年复出,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获得第七的成绩,实现了自己的突破。
谁也没有想到,李艳凤在30岁之后才真正迎来自己职业生涯的巅峰。在张景龙教练的指导下,李艳凤改进了自己技术上的弊端,在济南举行的十一运会铁饼角逐中突然爆发,六投成绩均超61米40、四次成绩在63米以上。其66米40的夺金成绩,不仅比她自己的最佳成绩超出2米有余,还比当年柏林田径世锦赛金牌得主65米44的成绩多出将近1米。
最令人意外的自然是2011年韩国大邱世锦赛,凭借第二投66米52的成绩,32岁的李艳凤在大邱世锦赛上夺得中国首枚世锦赛铁饼金牌,这是中国田径队收获的本届世锦赛的唯一一枚金牌。(搜狐体育 陶冶)
| |
名将AB面:李艳凤曾借高利贷练铁饼 阳光女孩待嫁中 |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