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昨日,伦敦奥运会赛艇女子单人双桨A组决赛中,武汉籍名将张秀云以8分03秒10的成绩列第六名,也是最后一名。其实,名次已不再重要。当一位退役1年又复出的选手、一位母亲、一位曾经的心脏病人出现在奥运会决赛的赛场上,谁又能说她是一个失败者?
梦碎伦敦却没有遗憾
16年前,意气风发的张秀云一路高歌猛进,最终挺进亚特兰大奥运会决赛,然而她却以一秒之差痛失金牌。即便如此,时任国际赛艇协会技术部主任的米尔森仍对其赞不绝口,他说:“张无疑是赛艇天才,她的最大吸氧量数据甚至接近男子水平。”
2000年6月,张秀云参加在维也纳举行的世界杯系列赛,获女子单人赛艇第一名,成为中国在世界杯赛艇项目上第一位获金牌的选手。这位全运会、世界杯、世锦赛的“大满贯”得主,职业生涯唯独缺少一枚奥运会金牌。4年前的北京奥运会,张秀云获得女子单人双桨第四名,依然与奥运金牌擦肩而过。之后,虽有过一段时间的退隐,但奥运会金牌梦想始终在她心中萦绕。在国家队备战伦敦奥运会期间,这位中国赛艇队的“活化石”再一次回到队伍中,而到了36岁的年纪,张秀云对赛艇有了更高层次的理解。
“整个比赛都非常艰苦,很难。多年来我在不同的天气都划过,但从没在英国这种天气下划过。”张秀云表示,“冠军只有一个,不是你拿就是别人拿,只要我尽力了就不后悔,这是最重要的。有个好老公和好女儿,我觉得没有什么遗憾的。我有可能会选择不当教练,而是回家带孩子,做一个普通的女人。”
面对岁月年龄不是问题
从世界范围来看,在赛艇选手中,25岁至27岁算是年轻的,过了30岁才是赛艇运动员最出成绩的年龄,很多优秀选手都是在高龄时在奥运赛场上发光发热。比如2008年北京奥运会,35岁的保加利亚选手奈科娃获得女子单人双桨的金牌,而英国赛艇传奇人物雷德格罗夫和澳大利亚选手汤姆金斯,都曾在高龄时夺得奥运金牌。
本届奥运会晋级女子单人双桨决赛组的所有选手中,30岁以上的就有10位。在A组决赛中,张秀云在所有6名选手中年龄第二大。中国赛艇女队的教练曹棉英认为,赛艇不只是年轻人的项目,它比的是体力,也比技术和经验,而在后两项上,张秀云具备一定的优势。正是因为如此,她才能最终进入A组决赛。
心脏搭桥 摸着石头过河
2003年,张秀云在训练中被查出心率过快,平常走路都达到130多次,医生的警告是“如果不做搭桥手术,可能有猝死的危险”。 一名赛艇运动员,如果无法坚持大量的训练,等于自我放弃。而这样的身体怎么去参加奥运会?
年轻时从事过赛艇运动的国际奥委会委员何振梁先生与张秀云有着深厚交情,在他的安慰和鼓励下,张秀云开始重新思索自己的人生目标,是不是该继续走在奥运圆梦的道路上。接下来的生活,是在治疗、休养和特殊的训练中度过。其间,她还当上了妈妈,并在北京体育大学念了硕士。
张秀云在有严重心脏病的前提下还能从事赛艇运动,并保持在世界最高水准,这成为很多专家研究的课题。有人说这种“搏命”不值得,奥运会终究比不上生命重要。对此,张秀云表示没那么严重,因为这么多年,一直是“摸着石头过河”,她已经知道该怎么对付自己的病。曹棉英总结道:“张秀云从不向困难低头,不服老只因她始终坚持刻苦训练。”(特派记者饶扬灿发自伦敦)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