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在场地自行车女子凯琳赛中,中国选手郭爽又一次获得银牌。这位来自吉林的老将仍然与金牌无缘。
郭爽,在四年前北京奥运会上获得争先赛的铜牌,这对于她而言是一个遗憾。在中国自行车历史上,最好的奥运成绩只是银牌,站上最高领奖台是这个自行车大国但并非自行车强国的国家的梦。
梦,同样在法国外教68岁的莫雷龙心里。北京奥运会前,中国多支运动队都聘请了外教,以提高队伍实力。但这些外教能“坚持”到伦敦奥运会的凤毛麟角,而莫雷龙就是其中之一。
伦敦奥运会,郭爽、宫金杰在场地自行车团体竞速赛上的冠军,最后得而复失,让莫雷龙感到伤心、痛心。但回到奥运村,莫雷龙找到郭爽,“你好好比接下来的比赛,这枚金牌其实是你们的。我为你们感到骄傲。”
这句话让郭爽很温暖,她当时没哭,是强忍住的。3日,她又参加了女子凯琳赛,结果还是一个亚军。
郭爽练自行车已经13年的时间,从小就被认为在这个项目上具有很高天赋的她,却始终触碰不到奥运会的金牌。“冠军,就像是一根线,在牵着我走,但我总是觉得,走了很长时间,都没有到达终点。”郭爽说。
伦敦奥运会,郭爽到现在为止得到了两枚银牌,她说:“我感觉想要拿到奥运会金牌就得从拿铜牌、银牌做起,我觉得在下届奥运会,我就能拿金牌了吧。”那个时候,郭爽已经30岁了。“莫雷龙总会和我说,当我坚持努力的时候,总会有一个好的结果在等待着我。我一直相信这句话,也相信他。”
本报伦敦专电
特派记者 宋翔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