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铁人三项是个很有意思的奥运项目。在百度上谷歌了一下,12年前的悉尼奥运会上,女子铁人三项正式成为奥运项目。
在我看来,这个项目对精细技巧的要求不高,基本就是纯粹展示力量、耐力等身体能力的项目。这与传统社会对女性能力的要求,可能有一些颠覆性。
传统上,社会并不看重女性的身体力量,这主要是因为对于传统社会事务,女性身体力量发挥不了什么作用。比如说,古代中国重视两件事:祭祀与战争。前者代表政治和宗教权力,这一权力长期为男性把持,而战争则基本就是男人干的事,尤其是在冷兵器时代。像花木兰、穆桂英这样的传奇女英雄,之所以能够出现,不过是对男性力量暂时性羸弱的一种弥补,而不是女性力量的证明。
在生产力低下的时代,身体力量往往是决定性的。在这方面,男性占有绝对的优势。由此,导致了一系列社会结构、家庭内部分工以及社会观念的形成,比如男耕女织,男主外女主内等等。
近现代以来,这种相对稳定的男女地位结构发生了一些变化,一个重要原因,是机器的发明与普遍运用。机器部分替代了身体力量,某种程度上削弱了体力的重要性,很多活儿可以由女性来做。当机器生产线上站着一溜女工,女性从家庭走向社会成为可能,女权运动的兴起也成为必然。
现在,网络和信息技术愈益发达,很多工作,点击鼠标就可以完成,对肌肉和体力毫无要求。在网络和信息主导构建的社会中,某种程度上讲,女性实现了与男性在身体力量上的平等。如果说,祭祀与战争有鲜明的性别性,那么许多现代社会事务及其完成,性别是模糊的。事实上,对于现代工作来说,女性身体能力上的灵活、柔韧等等,反而成为男性所不具备的工作优势。
以上这些,并非与女子铁人三项无关。这个项目被“发明”出来,并登堂入室,其实是人类社会变迁的一个结果。换句话说,女子铁人三项,是具有现代性的体育项目。试想,在古代,这种项目不仅不会出现,女性肌肉、耐力等身体力量的展示,反而会被视为对男性的某种冒犯。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