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伦敦奥运会游泳女子200米蝶泳冠军焦刘洋的一段话,我觉得很有同感。
2008年北京奥运会前,焦刘洋如日中天,谁都认为女子200米蝶泳金牌非她莫属。但是,突然冒出来、此前名不见经传的上海选手刘子歌却夺取了第一,焦刘洋只拿到银牌。一下子,刘子歌就成为众星捧月的大英雄,而焦刘洋被冷落在一旁,似乎人们早就忘掉了她。让这位只有17岁的小姑娘提前感受到了人生无常和世态炎凉。
焦刘洋在伦敦终于拿到金牌后,长舒一口气,她说:“首先我觉得金牌就会很被大家认可,也会被大家熟知。大家觉得说这枚金牌真的很不容易。但是如果你拿了银牌,可能大家也不知道你,也不认识你,也不知道你在背后做了多少的努力。”
我真的很困惑。因为在此之前,我也写了批判唯金牌论的文章。为此,陷入迷茫的我为了搞清金银价值到底差多少,特意查了8月4日上午10点纽约商品交易所黄金期货市场黄金和白银的挂牌价格:每盎司黄金1606.41美元;每盎司白银27.90美元,相差将近60倍。60倍是什么概念?打个比方说,你有10万元钱,在北京买房子将是遥遥无期的事情,甚至连首付的标准都达不到。但是乘以60,你有600万,你就可以买一套地点好的大房子;在郊区,甚至可以买套别墅。看来,金银就是太不一样了。当然,拿现实中的金银和奥运会上的金银牌的比较很牵强,可能还有些不靠谱。但是,今天的事实就是这样,获金牌的选手可以得到远远超出银铜牌选手不知多少倍的奖金,豪车、房子包括广告代言等等随之而来的巨大的物质利益或许可以让你终生受益无穷。银牌的成色明显就差了许多。在商品社会里、市场经济的现实面前,运动员除了为国争光以外,他(她)们多年的努力拼搏不应该得到回报和补偿吗?所以,有些来自贫寒之家的夺金运动员赛后老老实实的说,这枚金牌可以改善我爸妈的生活,可以在老家盖房子了。这一点也没错。
我们的报道不也是如此吗?拿金牌的选手铺天盖地的褒奖,各种猛料的爆出,他们令人唏嘘的青少年甚至童年的成长史都迅速被挖掘出来。
当地的父母官一定会第一时间跑到家里祝贺并且给以嘉奖。而银铜牌就会差许多。当年的焦刘洋以及许多拿银牌和铜牌的选手早就品尝到这一切。如果我们仅仅冠冕堂皇的用一些大道理讲给众人,而事实却完全两样,观众读者听众网友们只可能对我们的报道嗤之以鼻,觉得我们在装大尾巴狼。
辩论的反方和正方都无法说服我,让我得到满意的答案。我在伦敦,就此话题无言以答。
在比赛后焦刘洋第一时间安慰了队友刘子歌,她说,“我能拿到这枚金牌有一部分也是因为子歌,这些年我们一直是良性竞争,让我们两个都在训练中成长。我也说08年如果我奥运会拿了这枚金牌,我敢肯定就不会有我今天。因为那个时候我刚17、18岁,很小,如果我拿了金牌,我肯定会很自豪,很骄傲,一下飞天上去的那种。不会让自己很迅速的沉淀下来,继续进入下一个周期的训练。”
焦刘洋还说:“我今天拿了金牌,大家觉得我过去四年多不容易。但是今天子歌获得了第八名,大家就不会想到她有多么不容易。其实她过去四年可能比我更不容易。”
没有一篇去写第八名的刘子歌的,人们把4年前这位北京奥运会的金牌获得者遗忘的干干净净。跑游泳的我的同行们,也去关心一下这个从天上掉到地上的女孩子吧。还有其他那些没有获得奖牌的运动员们,他们的背后,同样有着许多催人泪下和激励人心的故事。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