颁奖时二人击掌的一幕,被电视转播错过,造成了部分观众的误解。 |
没有决战城巅的雄霸气场,没有如释重负的轻松坦荡,没有惺惺相惜的拥抱互慰,没有共执国旗的挥洒激扬。如陌路人般相继泪奔离场,撇下赶来见证会师的观众兀自迷茫。体育是竞技,但更是厮杀过后的快意恩仇、荡气回肠。抛开有争议的判罚,抛开实现或是错过的梦想。至少,还有一个值得你们拥抱的理由:同袍。———摘自撒贝宁微博
伦敦奥运会乒乓球女单决赛已过去数日,但在这场比赛中发生的故事却余波未了,李晓霞与丁宁在比赛中的表现成为网上热议的焦点,在一部分人对丁宁遭遇裁判“欺负”抱以同情的同时,另一部分人则对李晓霞在决赛中“过于亢奋”的怒吼以及夺冠后的“冷漠”很是看不惯,在网上对其大肆口诛笔伐。由此也将我国优势项目队友间的关系问题重新摆上台面:你身边的人,究竟是并肩作战的兄弟姐妹,还是针锋相对的宿敌仇家?
本版撰稿:南都记者陈纲(除署名外)
■现场还原·赛中
丁宁发球接连被判,而李晓霞则在得分后越叫越凶。
●网友观点:每每听到她的叫声,我都想上去扇她耳光,怎么那么小人得志啊?这样叫有快感吗?———天涯网友掌心上的露珠
[解析]吼叫是遵从教练指示
乒乓球运动员在场上的吼叫声是他们释放压力、调整状态的方法之一。教练是希望运动员在场上能够充分释放自己的,很多教练都会提醒弟子在场上“喊一喊”。雅典奥运会男单决赛,王皓全场被柳承敏压制,当时在看台上的蔡振华就不停地朝场内喊:“叫出来!”但阵脚已乱的王皓已无心思再喊。
对于李晓霞,她的主管教练、接连带出王楠与张怡宁的李隼此前认为,妨碍她登顶的就是缺乏狠劲。尤其是面对队友,李晓霞总是放不下面子。因此在此次奥运备战过程中,李隼着重在这方面对李晓霞进行了加强,“要想成为领军人物,必须做到,不论对面站的是谁,都要拿出狠劲来,该叫的时候一定要叫。”李晓霞这次做到了,遵从了教练的教诲,也证明了自己。
■现场还原·赛后
李晓霞取胜后跑到场边,向看台上的教练鞠躬,然后又跑回场地庆祝,而丁宁一个人拖着球包默默走出场地。
●网友观点:都是一个国家的,比赛结束居然连礼节性的握手都没有,形同陌路,就像仇人似的。———天涯网友济源一号
[解析]施之皓:很多东西她们想不到
对于丁李关系的猜测,国乒女队主教练施之皓进行了澄清。
“我看到了网络上的说法,并不是那样的,”施之皓说,“她们决赛下来之后一直在聊天,尿检的时候也在聊天。观众有观众的看法,但希望大家能理解运动员。比赛之后,很多东西她们根本想不到,如果什么都想到了,我认为那是作秀。如果李晓霞当时过去拥抱丁宁,也许丁宁会觉得更刺激情感。当时应该给丁宁时间冷静,如果李晓霞什么都想好了,有人可能还会说‘讨了便宜还卖乖’。”昕华
■现场还原·颁奖
赛后颁奖礼,丁宁越过李晓霞,与冯天薇握手,随后,观众也未见李晓霞与丁宁握手。
●网友观点:握一下手总是可以的吧,难道这点李晓霞都不会?———天涯网友李显佰川(来源:南方都市报 南都网)
[解析]转播错过二人握手镜头
从电视转播看,在颁奖时,铜牌得主冯天薇率先站上领奖台,然后是丁宁。上台前,丁宁越过李晓霞,与冯天薇握手。按照常理,通常是后上台的人与先上台的握手致意,因此丁宁这一点做得并无不妥。然后现场叫到李晓霞的名字,而此时,导播竟意外地将镜头切到观众席长达数秒,再切回场内时,李晓霞已经迈步走上领奖台,电视机前的观众根本无从判断李晓霞是否与前二人握手。导播的这一“失误”也误导了网友,很多人认为李晓霞根本没有与丁宁握手。但翻看现场照片,笔者还是发现了二人握手的画面,或许可以平息一些网友的怒气。
■当事者说
丁宁:我们没隔阂,只怪裁判
对于外界指责李晓霞没有安慰丁宁的说法,当事人丁宁也给出了自己的态度。“下了场,我和晓霞也有沟通,我们都是一个团队的,后边还有团体赛要打好,不存在什么隔阂、不满意什么的。我更多的是觉得裁判把很好的一场比赛给毁掉了。”
李晓霞:当晚我们一起吃饭
夺冠后一直没上网的李晓霞也从教练口中听说了那些传言。“其实我俩的关系和以前一样,没有外界说的那些事,”她说,“下了赛场,我俩一起吃晚饭,都是在说场上那几个判罚,我也觉得主裁的判罚过于严苛了,影响了丁宁的发挥。”(来源:南方都市报 南都网)
“场上我们是对手,场下我们是队友,是朋友。团体赛一起配双打,我俩还在讨论战术,比赛中感觉比以前双打配合更默契了。”李晓霞还说,团体赛首场比赛前训练时,丁宁还一直让她帮着看发球有没有问题,“我就一直和她讲,胳膊抬得高容易被裁判认为你在往里抛,我的建议丁宁都听进去了。”宗合
■榜样
赛后加戏,男乒二将唱得更好
与女乒决赛上的火药味相比,男单决赛则显得平和许多。张继科与王皓无论是在赛中还是赛后,都体现出了“兄弟般的情谊”。
二人的决赛进行至第5局7比7时,张继科回球,裁判判罚此球出界,王皓得分。但张继科认为此球擦边,裁判征询王皓意见,王皓表示没太看清,裁判于是维持原判,张继科也并未坚持,服从了判罚。从慢镜回放看,此球的确擦边。而张继科表现出的大度令他赢得了不少球迷的赞赏。
赛后,张继科跑到场外短暂宣泄完激动之情后并未忘记王皓,而是回到赛场,两人同举一面国旗,向看台上的教练致敬,然后彼此拥抱祝福。在过后接受采访时,张继科一口一个“皓哥”,向王皓表达敬意。王皓也并未表现出过多失落,而是不住夸赞对手,认为“中国乒乓球队将在张继科的带领下越来越好”,将“领军人物”这面大旗亲自传承给了小师弟。
■观点
乒乓球,有人味才能有发展
在网球场上,我们习惯了费德勒与纳达尔们赛后的击掌寒暄;在足球场上,我们习惯了大罗与齐祖们赛后的互换球衣;即使是在奥运会羽毛球赛场上,谌龙在两局脆败于李宗伟后,仍礼貌地与这位中国队的老冤家聊上几句。在这种短暂交流中,胜者往往面露些许愧色,负者则送上恭喜,总之,人味十足,观者无不乐见。
但这些,我们都很难在乒乓球赛场上见到。如果说中外选手间由于语言障碍,难有更多沟通,还情有可原,队友交锋,赛后握手也只是一带而过,甚至都不愿多看对方一眼,让人很难接受。
对于中国人为什么乒乓球玩得好,有一个形象的说法:那是因为中国人更擅长“耍手腕”。作为一名中国乒乓球运动员,其职业生涯的大半时间都是在与队友的明争暗斗中度过的,登顶之路,破外敌易,破战友难。邓亚萍就曾说过:“在乒乓球队,我没有朋友。”王楠也在退役后回顾国手生涯时公开表示,她在上升期,每天都把李菊当成假想敌,日夜研究对方的技术录像。正是在这种严酷的竞争环境下,我们的运动员往往要收敛起真性情,把干掉对手(多数时候是队友)作为终极、也是唯一的目标。
因此,对于长年关注乒乓球的人来说,李晓霞与丁宁的血腥决斗,见怪不怪,反而是张继科与王皓男人间的温情相拥令人感慨。印象中,乒乓赛场上一次出现同样的桥段还是在16年前,当时刘国梁在亚特兰大奥运会男单决赛中意外战胜从小看着他长大、亦师亦友的王涛。最后一球落地,当时刚刚20岁、稚气未脱的刘国梁与师兄击掌时,习惯性地歪了一下头,然后露出亏欠般的尴尬一笑,王涛则还在因为刚才的发挥失常嘟囔着什么……二人刹那间表情和眼神的交会成为乒乓史上的经典一幕。
赛后的交流可以是彼此心照不宣的恭维,可以是一切尽在不言中的微笑,可以是对比赛进程的探讨,甚至可以是互相责问、辩论……但拜托,请不要冷漠。当你面无表情、一言不发地从对手身前掠过,即使你是胜者,碾过观众心的也只是一台赢球机器,而非一个有血有肉的人。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