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体育 汪勇 8月5日伦敦报道)当地时间今天上午,参加1948年伦敦奥运会篮球比赛的88岁中国老人吴成章和当年的英国对手莱昂尼尔-普莱斯在伦敦再聚首,两人带着对历史的无限怀念憧憬着现代奥运的神奇。再聚首已是64年之后,再聚首年华已逝,再聚首不变的是对奥运的那份激情。
相见称兄道弟
“当时我们队由10个人组成,大部分都已经过世,只有我跟队长还在,但是他已经瘫痪在床,只有我还能行走。”吴成章老人感叹道。
此前只见过一面、打过一场球的两位老人见面时,将文化、语言、思维的障碍抛在身后,吴老知道普莱斯1928年出生后,典型的中国人思维配上简单的英语成了他内心的写照:“比我小三岁,算起来,他还是我小老弟。”
当年两人都是各自国家的篮球精英,风华正茂,一晃64年,两人白发苍苍,安享晚年。
“我以前不只是打篮球,还踢足球、打网球、打板球等,现在只能打打网球了。”普莱斯说。
而“专一”的吴老一生奉献给篮球,1984年他以篮球教练的身份退休,之后组建了由6、70岁老人的篮球队“花古队”,和世界多个国家老年篮球队进行交流,“2008年退休,实在打不动了,现在打打门球,还有桥牌,主要是锻炼脑子和思维,身体不如老弟好。”他拍了拍身边普莱斯的肩膀,隔着语言的障碍,两人会心一笑。
回忆历史感慨
因为奥运,两人在64年前成为场上的对手,又因为奥运,两名耄耋老人以老友身份相隔万里故地重温。
“当时的队员包括5名上海人、2名菲律宾华侨、1名新加波华侨和2名军人,由于路途遥远,旅费紧张,我们边打表演赛边路费,足足走了一个多月。”吴老回忆当年心酸过程,不免有些感伤,后来经费再次成为他们的拦路虎,因无钱支付奥运村的费用,他们搬到学校宿舍,坐公交去比赛。
最让老人感到难受的是,由于对规则不熟,最后一场125-25狂胜伊拉克100分也无法帮助他们晋级八强,在那场比赛中吴老得到了自己在奥运上最高得到32分。
“刚才普莱斯先生告诉我当年比赛场馆的名字,我很想去旧地重游,但已经被改建成超市了。”吴老说。
对于这次见面,两人都做了充分的准备,吴老带着和英国队比赛时全队合影的珍贵黑白照片,他指着边上的一位外国人说那是BBC的解说员,他们向全球做了电台直播。对于中国男篮来说,这种宣传是史无前例的。吴老说的很多,情绪激动但是思维清晰。
而普莱斯则带来了当时的队服和礼服,让人真切地感受到时代的变迁与进步。
吴老说:“能够再见普莱斯先生,我很高兴,中国不是说有朋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么?不管怎么样,我们相隔万里在伦敦再见,我的心愿算是完成了。”
两位老人紧紧拥抱在一起,让历史停留在现在。
奥运赛场相见
时代的变迁改变了奥运面貌,但是改变不了奥运精神。
“每届奥运都有英雄,我们那年的荷兰科恩夫人是两个孩子的母亲,但是她在短跑项目中获得2块金牌,美国田径运动员欧文斯获得3块金牌,08年博尔特再破人类极限,要知道我们那时候科学家说人类不可能突破10秒,还有菲尔普斯,一个人在三届奥运会上拿了17块金牌,这都是我们敬仰的偶像。”吴成章说。
“我们那时候的衣服都很小,你们看看短裤。”普莱斯向大家展示当年的篮球服,上面印有3号的红色篮球裤跟现在的田径短裤无几,下面不少人都笑了起来。
“现在媒体多,那时候没有多少媒体,一分报纸才12个版,现在拿到报纸,光奥运就差不多几十个版。”普莱斯感叹道。
85岁的普莱斯是伦敦奥运的火炬手,他说当年主会场修好了他看过,现在的伦敦碗也看过,科技的进步令他动容。
两位老人明天将前往现场观看中国男篮和英国男篮的比赛。
“输赢不重要,在于参与和收获快乐。”普莱斯说。而吴成章则表示,“当年我们54-25赢了对手,这次英国队应该能赢。但是不管怎么样,这场比赛对于中国队来说也无关紧要,他们之前全输了。”
此次伦敦之行,吴成章老人除了想重游伦敦之外,还想会见老友,只可惜在爱丁堡的老友已经过世,令他唏嘘不已。
下午,吴老和普莱斯先生一同前往伦敦眼观光。“我3日来伦敦,今天5日,伦敦给我的感觉是发展的很快,不过泰晤士河上的桥还是那些桥,不过两边已经有了不少的变化,可谓是旧貌换新颜。”
(来源:搜狐体育)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