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8月5日,进行了9天的奥运会击剑项目曲终人散。中国击剑队在这次比赛中历史性的收获了两金一铜,实现了在伦敦的“突破”之旅。在这项以欧美占优势的奥运项目上,中国击剑的未来除了金牌还应该有更多的思考。
“我非常高兴地看到比起往届奥运会来说,中国击剑队此次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中国获得了9枚击剑金牌中的2枚),这一成绩也鲜明地证明了中国击剑队强劲的实力。”国际击剑联合会秘书长帕拉莫诺夫对于中国击剑队此次伦敦之行给出了这样的评价。从1984年栾菊杰获得女子花剑个人金牌,到2008年仲满的个人佩剑金牌,再到2012年雷声的花剑个人金牌和女重团体金牌。“亮剑”伦敦,以中国为代表的亚洲国家击剑的崛起受人瞩目,中国国家体育总局自羽中心主任潘志琛表示这也昭示着世界击剑格局的变化,
“它是个欧洲项目,是个欧洲传统的竞技项目,但是格局在发生着变化,现在亚洲在冲击着欧洲剑坛。”
击剑的发展越来越看中速度,中国男子花剑队教练王海滨坦言这项运动其实非常适合亚洲人,“首先这个项目非常适合亚洲人,它是技巧性非常强的,将讲究反应速度的项目,非常适合亚洲人开展。亚洲人以前可能不知道怎么练,现在随着交流的增多,水平也在不断地提高。”
几枚金牌不等于完整实力的象征,王海滨认为击剑项目如果要取得超越不仅仅是看成绩,而应该是全方位的。“它是一个交手型和裁判判罚的项目,在交手过程中,不同类型的对手可能更多地是在欧美;此外,所有的裁判包括国际剑联里面所有的人都是黄头发的。所以说,作为欧美主导型的项目如果真正想发展的话不仅仅是技术或者简单的第几名的超越,应该是一个全方位的超越。要更加了解这个项目的文化并且要占领西方人一些国际组织,特别是国际剑联裁判委员会中应该有中国人发话的权利。不仅仅是一个技术和金牌的累积,应该是全方位的。”
击剑对于运动员的要求不仅仅是用显示屏上的分数来衡量的,国际击剑联合会秘书长帕拉莫诺夫希望崛起中的亚洲国家击剑选手能够理解这项运动的真正魅力。“我们和各个国家的击剑联合会一直有紧密的合作,特别是和亚洲的(联合会)。目的就是希望这些国家的击剑队能够将击剑作为一种运动,同时也作为一种艺术。我们不能将击剑简单的视为一项运动,而且这项运动现在也不再是仅仅属于欧洲的一个传统项目。国与国之间去分享这种艺术,去交流这种艺术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同时我也相信,击剑本身也会为亚洲文化注入很多(新鲜的元素)。”
带领中国女子重剑队取得奥运金牌的法国外教勒瓦瓦瑟尔有着36年的王牌执教经验,此次中国女重的这枚金牌也得益于他带来的一种“文化交流、快乐击剑”的理念。“我希望(通过我的潜移默化)可以让中国队员们感受到不一样的文化。我希望队员们在(训练、比赛)的时候不要在这项运动中夹杂过大的压力,因为我感觉她们的压力都很大。换一种角度去看待这项运动,其实这就是一个游戏,(运动员应该在其中)展示自我、享受乐趣,诠释你认为正确的击剑运动,最后再是按照规则去进行比赛,这样就可以了。”
在西方国家中,很多青少年将击剑当作一项业余爱好。在学习击剑的同时,也学习这个项目的深层次的文化。王海滨希望中国击剑队在此次伦敦奥运会上的出色表现可以激励中国的年轻一代可以通过积极参与来理解这项运动的内涵,“因为这个项目是西方的项目,其实还是很适合青少年包括是年轻人去了解。希望通过奥运会这种比赛以及中国队取得的成绩,吸引更多的人来参与到这个项目中间。更多的人了解了,看得懂了,就能够知道这个项目的内涵了,因为你自己去尝试了。”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