享受奥运
全国日报-搜狐奥运联合报道团 梁韶辉
早在来英国前,听到了太多英国人不欢迎奥运会的消息,心里总存着一个疑问:这已经是伦敦第三次举办奥运会了,如果奥运会在这里不受欢迎,又怎么会花这么大的精力来做这件事呢?而且,如果老百姓不欢迎奥运会,英国政府、伦敦市长又怎么敢冒这个“大不讳”呢?
等到奥运会真的开始,这种言论依旧占据了一些英文媒体的版面,诸如交通堵塞,旅游业受重创、某某组织祼体抵止奥运等消息不时出现。国际奥委会选择伦敦,难道错了吗?
然而走进那些散布在伦敦市各个区域的大小场馆,才真正发现,那些不欢迎的言论只是一个小小的牢骚,英国人、伦敦人正在这短短的17天当中,真正享受奥运。
作为射击赛场的皇家炮兵营地座落于伦敦东南,从城区到这里,需要倒好几次地铁,还要坐轻轨才可以到,一路可谓受尽周折,而且走出地铁还要步行20分钟才能到。就是这样一个赛场,观众却非常之多。有比赛的场馆门口总是会排起长长的队伍。而在这些队伍中也不乏老人、残疾人和孩子。射击的场地是临时赛场,看台上座位不多,来得晚的只能等别人出来才能进,有的人等了一上午,也只能看个结尾。而决赛馆的看台更少,更多的人只能在飞碟赛场外的大屏幕前看比赛。不过,这并不妨碍他们为运动员的每一次射击欢呼或遗憾。比赛的间歇,他们就买了啤酒、食物在草地上聚餐,享受难得的休闲时光。
这种场景也在其他的赛场上演着。记者发现,虽然进入比赛场馆区域的人大多数有票,但有一些场馆因为来的观众太多,只能在一些活动区域通过大屏幕观看。不过,英国人似乎并不在乎这些,他们更愿意到这里来,那怕是坐在草地上和其他人一起共享奥运。也正因这样,伦敦奥林匹克公园中心的小山上,总是坐满了人。他们面前的舞台,在比赛时是大屏幕,没有比赛时则是来自全球的演出团体的表演,BBC的转播点也自然固定在这里。
奥运赛程过半,中国记者们不断交流着对英国观众的看法,并且得出一个结论:英国人是最懂比赛的观众。他们会为你的精彩表现欢呼,也会用嘘声表达不满。他们不在乎你是那国的选手,只在乎你是否用尽全力。也是,在伦敦看一场经典的音乐剧《歌剧院魅影》不过65英镑,一场羽毛球赛、一场举重比赛要七八十英镑,加上时间和交通成本,不喜欢谁来看比赛?看不到精彩,他们当然不干。这也是为什么羽毛球赛场上出现“消极比赛”后,世界羽联要着急处罚运动员的原因——这里是伦敦,观众的眼睛不揉沙子。
当然,在享受奥运的英国人也在享受天气,虽然不时有雨水落下,但无论是在温布尔顿1号场地外的小山上,还是在奥林匹克公园,人们依旧不肯散去。因为他们知道:雨水会停止,太阳会出来,但享受奥运的日子已经快结束了,还是抓紧时间吧!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