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自己的口味
随着奥运会的发展,让国际奥委会和东道主不能承受之重的,不只是运动项目和参赛人员的不断增加,还有媒体数量的迅速膨胀。本届奥运,获得参赛资格的运动员约10500名,但是获得奥运会报道证件的媒体人员至少是这个数字的两倍,加上很多“非注册”记者,奥运会期间在伦敦活动的媒体工作者的数量,大得惊人。
尽管媒体的所有费用全有自己承担,但是为媒体准备班车、各赛场工作间、看台席位、酒店接待等,已经成为奥运会组织工作最庞大、繁重的内容之一。同时,也因为记者数量太多,有些热点赛事的场馆压力几乎到了“不堪重负”的地步。媒体的参与一方面让奥运会的影响更加广泛,另一方面也在影响、引导着公众对奥运会甚至是单个体育项目的看法。比如,中国人不久前还没多少人能看懂网球,但是现在,网球已逐渐成为热点项目。原因不全是李娜法网夺冠,还有媒体转播多年的“培养”,而我们的媒体喜爱,多是因为这个项目在国外的影响力。
网球是开赛较早的项目,到昨天已经全部结束。因为温布尔顿网球赛在中国名声很大,大部分中国记者都有“到温布尔顿看一场比赛”的计划,很多人更是把计划安排在“费德勒的决赛”,从而放弃林丹和李宗伟的巅峰之战,冒雨赶到温布尔顿。不幸的是,网球在欧洲太抢手,男子单打决赛,记者也要申请门票,中国记者总共才有两张配额。
不能白来,看混双吧。
但是看完之后又犯难了:跑出来大半天,写什么?费德勒放水给穆雷?咱也没证据。写白俄罗斯队夺得混双冠军?国内也不关注呀……
赶时髦,附庸风雅总要吃点苦的。不是有人谈过自己的感受了吗——“因为爱着你的爱,所以苦过你的苦”。在奥运会上我们更深切地感到,一个国家对其他人的影响,不只是经济、商品、还有舆论。有的时候跟着别人走,可能是不自觉的。
在奥运会上,西方人喜欢的项目,一定是他们的强项。我们为什么不去大报特报我们的强项?林丹和李宗伟的决赛,绝对是世界最高水平的,整个过程惊心动魄,选手表演精彩无限,如果我们的报道足够自信,羽毛球的魅力,会感染全世界,还用担心国际奥委会不重视它?!
萝卜青菜各有所爱,你打你的,我打我的。培养自己的口味,这也应该是我们媒体的奥运(报道)战略。
当然,体育比赛一定会有全世界共同关心的项目。比如展示人类基本运动技能的田径。
田径比赛中的男子百米大战,历来是奥运会的重头戏。很多人对某届奥运的记忆,甚至就是谁和谁百米对决的镜头。因为有博尔特出场,还因为赛前很长一段时间媒体就对博尔特和其牙买加队友布雷克之间的争夺反复渲染(就在昨天上午,田径场的分新闻中心还散发了一份新闻稿,题目就是“百米决赛)男子百米大战迅速成为媒体必报的热点,致使昨晚,记者的集中度再现开幕式胜景。
决赛被安排在当地时间接近晚上10点开始,但是,下午5点左右,从奥林匹克公园开往伦敦碗(田径比赛场)的记者班车站前就开始排队了,场面和开幕式那天的一样。我是不到7点赶到田径场的,分新闻中心已人满为患。记者席上已很难发现空座位了(要知道,伦敦碗有5.5万个座位,记者席就占了几千个地方)。假如你把包放在座椅上去上厕所或吃点东西。工作人员会反复过来询问,三次后就会告诉旁边的伙伴:“5分钟后不会来,请让给别人坐。”更有甚者,一位中国记者从外面来后说,“科比和很多‘梦十’球员都来看田径了。”
“奔跑之美”全世界都喜欢。全国日报-搜狐奥运联合报道团 宋澎
(英国伦敦8月6日电)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