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最大的魅力之一就是会上演一些预料之外的奇迹,有时候神奇到你会怀疑是不是冥冥之中有种神秘的力量在左右命运。比如欧洲杯里的丹麦童话或是希腊神话。当然我是无神论者,只能把这个归结为小概率事件。
中国女排对阵韩国的第一局就上演了这样的奇迹,比赛开始,只有孙正平一个人在解说比赛,中国队也输得很惨,比分到了7:16,解说嘉宾郎平姗姗来迟,原因是伦敦街头正在举行马拉松比赛,严重堵车。郎指导看了几个球,然后分析说,中国队的强攻已经被韩国队吃透了,应该多打短平进攻。这时候,场上比分是9:19。奇迹发生了,中国队马上贯彻了郎平的战术,最终完成了28:26的惊天逆转。
有网友评价: 她的专业意见是不是有人打电话告诉现场了?当然不可能,但郎平来到现场前后中国队的巨大反差真是让人不由地想把这两点联系起来。这时候的郎平真有点恺撒的气场:我来了,我看见了,我征服了。这次央视聘请的解说嘉宾,最合格的莫过于郎平了,专业、健谈、有激情。而最重要的一点,她是郎平啊。
像我这样的70后,提起最初的体育偶像,郎平肯定是榜上有名的,还有张蓉芳、孙晋芳、梁艳、周晓兰、陈招娣……如果你全都认识,恭喜你暴露了年龄。那个年代,郎平和她所身处的中国女排,是真正意义上的全民偶像。一个原因是稀缺,那时候的中国体育,远没有现在这样兴盛;另一个原因,是她们在取得辉煌的过程中,的确展现了一种精神——女排精神。
这种精神很难具体描述,但是它的激励意义是毋庸置疑的。尤其在那个转折的年代,人们需要一种精神力量来鼓舞自己,女排精神扮演了这样的角色,某种意义上来讲,女排精神的价值是可以和德国的“伯尔尼奇迹”、日本的“奥林匹克景气”相提并论的。
上面的宏大话题是我现在的官方理解,当时作为一个孩子,我不懂这些也不感兴趣,我只是单纯地喜欢看女排的比赛。宋世雄的解说,发球权的争夺,众多的回合,以及迷人的姑娘……上高中的时候,女排主攻手是孙玥,一个因为看了日本电视剧《排球女将》而选择排球运动的姑娘。男生们议论比赛,一般这样开头:我家孙玥……前两天看《锵锵三人行》,窦文涛隆重宣布,惠若琪是他的女神,徐子东深表赞同,这俩老色狼……好吧,相当长一段时间,日本女排选手菅山薰的照片都是我的电脑桌面……
因为这些,女排成为了一个特殊的情感依托,我想对于很多人都是这样。她们的比赛会让你惦记,而且会成为最容易让人包容的团体,成功、失败、甚至消极比赛……因为我们坚信她们的精神内核依然在传承,雅典奥运会的金牌,昨天的逆转,一些珍贵的东西依然存在,就像郎平从未离开过一样。
什么是女排精神?是胜利中的喜悦?失败中的痛苦?以及那些逝去的美好时光?是勇敢地面对挫折?还是一个小男孩儿的梦想?以及许多人的希望?是的,一定还有一个宏大叙事的解读,而更为重要的是每个人内心的想法,那就是所谓的感动。
牛角(本报评论员)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