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人叹息之余的反思
(全国日报-搜狐奥运联合报道团 刘小明)
在万众瞩目之下,中国飞人刘翔的伦敦奥运之路戛然而止,没能冲过第一轮第一个栏的障碍,摔倒意外出局。中央电视台解说员含着泪称刘翔是一位值得尊敬的战士。
29岁的刘翔的确很不容易,四年前北京奥运会意外因伤退赛,他承受了巨大的压力。他没有因此而挂靴,依然梦想着在奥运会上为祖国再争取一次新的荣誉。可惜他壮志未酬,受到命运又一次捉弄。
刘翔的这次伦敦奥运之战留给人们哪些反思呢?
首先,刘翔输在了不饶人的年龄上。竞技体育尤其像田径、游泳这类项目,比拼的重要因素是个人的身体素质和技能,这一方面,正处于生长旺盛期的年轻人自然占有优势。想一想,当年刘翔的偶像——美国名将约翰逊,年过三十征战雅典奥运会,不也是摔在栏架前黯然出局;在伦敦,曾二十多次刷新世界纪录的撑杆跳高女皇伊辛巴耶娃,到了29岁的“高龄”,不得不服输,无法一圆三连冠梦想。澳大利亚飞鱼索普12年前奥运会多么辉煌,如今想重返泳池却连国内选拔也通不过,只好干上解说嘉宾,美国的菲尔普斯现在也无法与四年前相比,开始走下坡路。
东亚人体质同欧美白种人和黑人相比,先天没有优势,要靠勤奋和早期长年刻苦训练方能“以勤补拙”。练得苦才会有更大的“超量恢复”效果,也必然造成伤病更多,受此拖累更大。中国体育界目前仍在苦苦探索“三从一大”科学与刻苦训练的真经,刘翔受伤病困扰,女排受伤病困扰,体育运动规律的把握的确并不易。
实事求是地讲,孙海平、刘翔师徒在摸索技术含量较高的110米高栏项目训练比赛规律上已经做得很不错,刘翔的技术世界一流,这点国内外行家都认可。但是,对于刘翔竞技状态的调整,尤其在压力大、伤病随时可能复发的情况下如何调整状态,看来刘翔伦敦之行做得还是有些不到位。
奥运之前刘翔参加了包括黄金联赛的多次比赛,在超风速下平了世界纪录,状态是不是出得早了些?比的次数是否多了?相对而言,古巴的罗伯斯很低调,多次爽约弃赛,藏而不露到了奥运会反而出状态。当然每个人情况不同,年轻气盛的美国小将梅里特,一场接一场比赛,状态越来越好。另外,心理压力大对于刘翔脚伤的复发和增重是否也有着诱导作用?赛前刘翔躲到德国训练,躲开了一些干扰,但伤病和身体状况的下降是否还适合七步上栏的新技术?所有这一切,都属于运动训练竞赛规律把握的内容,但愿总结刘翔的教训能留给后人有益的经验。
刘翔承担的压力大,说到底还是因为中国田径基础薄弱,出了颗独苗让人珍惜的不得了。美国就不是这样,约翰逊不行了有奥利弗,奥利弗落选了有更年轻的梅里特顶上来,像中国乒乓球、美国篮球那样,江山代有人才出,新秀生生不已。中国田径什么时候基础雄厚了,优势项目多了,就不会只有刘翔一个人肩负那么沉重的期待。也不会在奥运会上只有寥寥无几的夺金点。幸亏这次竞走没让中国田径空手而归。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