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敦时间8月7日,英国《卫报》撰文,声称中国奥运代表团严重怀疑他们的选手遭遇了不公平对待。
此前结束的曲棍球比赛,中国不敌日本,全场16000名观众几乎全场比赛全体为日本队呐喊助威,全然不顾及中国姑娘的感受。而在现场的中国留学生也委屈地表示道:“我认为整场比赛的氛围令人失望,一点也不公平。在场的所有外国人都在为日本队欢呼,根本没人支持中国队。而反观北京奥运会,那里的球迷则要更加友善,更加欢迎到来的客人。”
《卫报》认为,这就是目前中国在席卷奥运会的同时所面临的困扰,他们拥有大量天才般的运动员,却很难赢得真正的支持,在小组赛中因伤退赛的刘翔除外。而在中国网友看来,这就是西方人赤裸裸的“羡慕嫉妒恨”。
比如在对待叶诗文一举创造世界纪录的问题上,有很多外国专家和媒体就纷纷怀疑中国新星服用了兴奋剂,而对富兰克林、勒德基等人就采用双重标准,其事实就是一种故意的、肆意的攻击。再比如中国羽毛球女双组合于洋/王晓理,自行车组合郭爽/宫金杰,乒乓球运动员丁宁,体操运动员陈一冰,这些事情全部积攒起来,也就证明了西方世界对于中国的一种抵抗情绪,“他们很不情愿看见中国的突破和崛起”。
《卫报》称,这种反中国的情绪在赛场内其实并不明显,英国本土观众支持自己国家的选手,或是支持英联邦国家的选手,这本身无可厚非。至于其他国家的运动员,这则取决于运动员本身的影响力和名气大小。像林丹、刘翔、王皓这样的老将自然会得到更高的欢呼。况且,就像有些人所说的一样,伦敦赛场观众的复杂程度要比北京更甚,他们均来自世界各地,并不以英国人为主。
沙伦-里奇,同样观看了日本队与中国队的女曲比赛,就表达了和中国留学生截然不同的观点。“我们知道如果日本队获得比赛的胜利,那么她们就将面对英国队,我们更希望看到这样的对决,所以为她们加油,这是可以理解的。而在比赛结束之后,我们则为中国队送上了掌声,因为她们的表现的确值得我们尊敬。”
至于那些媒体上的争议?里奇接着说:“我们为之欢呼的是运动员,而不是体制。我们知道中国的运动员训练地有多么辛苦,他们甚至都不干别的。但这本身并没有什么错,因为这不是欺骗,这是光明正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