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8月7日晚,伦敦奥运会女子排球1/4决赛结束了一场争夺,中国女排以2:3惜败于日本队,无缘半决赛。
本场比赛,副攻手马蕴雯独得10分,与队友张磊并列排名全队第三。这是上海姑娘的第二次奥运之旅,四年前在本土,22岁的马蕴雯经历了自己的首次奥运会。从新人到老将,在伦敦奥运周期,马蕴雯与动荡中的中国女排一起在低谷中徘徊、磨炼、成长。回首马蕴雯并不十分长久的排球生涯,我们惊讶于她成长轨迹中的每个突飞猛进,这个半路出家的排球天才,多次抓住命运递出的橄榄枝,而不可否认,命运始终垂青于有准备的人。
14岁的马蕴雯进入上海女排专业队时还是白纸一张,她之前从来没有摸过排球,6岁开始到进队之前,她练习了8年篮球。但包括陈忠和在内的很多教练都相信,白纸能画出最美的图画,何况她还是一张不错的白纸。
“刚打排球会觉得很奇怪 ,球很轻,打完以后手好疼。”马蕴雯回忆,因为没有任何基础,在进队后,她天天练习滚翻,对墙传球等基本功,虽然和队友比在技术上有很大差距,但她并不担心,天天都很开心。“那时候没有天天系统训练,就是玩游戏,和篮球相比排球场地更小,觉得好轻松。”马蕴雯说,最让她开心的是进入排球专业队后她就不用写作业了。
马蕴雯的父母身高很高,小女孩曾经测骨龄时也显示她能长到1米9左右。不过,因为发育得晚,进入排球队后马蕴雯还没长个,连1米7都不到。“刚开始没长个,也怕我以后都长不高,教练就跟我说,如果长不了个就打二传,但没想到一段时间后个子一下长起来,只是人还是很瘦,就打了副攻。”
14岁进入专业队后,马蕴雯成长很快,一年不到,她就上了一队,跟随主帅张立明“我们老大是个很细致的人,比赛前他都会告诉我心态要怎样怎样,技术怎么准备。”马蕴雯说,虽然在外界看来,张导是个脾气暴躁的教练,但她从来没有被张立明骂过。
在上海队的前几年里,马蕴雯几乎没有打过正式比赛,“一般比赛都是姐姐打,我就拿拿球,递递水,后来到了国少队,我也都是跟在后面。”马蕴雯说,她记忆里第一正式比赛是在2004年上海举办 邀请赛上,当时她突然被主教练推到台前主打比赛,紧接着,年底04-05赛季排球联赛,18岁的小姑娘获得了更多的参赛机会。
“我从来没有想过会进国家队,联赛主场和北京比赛,陈导来了,当时我以为他就是来看冯坤姐的,后来才知道,当时陈导觉得我不错,就让我去国家队了。”马蕴雯说。联赛后,她知道国家队要人时感觉非常吃惊,“当时我们老大跟我说,国家队是用人的地方,不是培养人的地方,我年纪还小,技术不是很成熟,要做好回来的准备。”
事实证明,张立明的预计是正确的。毕竟从练习排球到进入国家队,马蕴雯只用了短短五年时间。2005年,马蕴雯虽然被陈忠和委以重任,在年初的中国邀请赛也算表现尚佳,但随着比赛的增多,在与国际强队交手时,她扣球无力,技术单一等众多弱点显露出来,2005年剩下的比赛,她打得一塌糊涂,转年的世锦赛和亚锦赛,她便没再获得参赛的机会。
“那时候,陈导就带了3个副攻,小丽(徐云丽),亚男姐(刘亚男)和大平(张平),我回家了。”马蕴雯说。从国家队调整回地方的时候,她还是感觉挺难过的,“回去后老大跟我说,‘没事,回来也挺好,好好练,还能再去’,我觉得是要努力了,要自己找出问题,找出差距,再争取进入国家队。不然自己没有东西,让你去也没法打。”
2007年,马蕴雯再次被召回国家队,虽然队中主打赵蕊蕊和薛明的“双塔”组合,但她也没有放弃,踏踏实实地训练希望有一天能获得机会。对此,时任主帅陈忠和也看在眼里,“她的进攻和拦网排在世界前列,关键她不管主打还是没打主力,都默默地刻苦训练。”陈忠和说,小马当时的一句话打动了他,“哪怕只要一分的希望,我也要百分之百去努力。”
正是如此,马蕴雯在奥运前最后的大奖赛中获得机会,并一步步取代薛明成为首发副攻,她最终入选了北京奥运会12人大名单,并在奥运会上和赵蕊蕊搭档,为中国女排获得铜牌立下汗马功劳。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