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小时过去,伦敦奥运会仍在正常进行,金牌和纪录依然不断地产生,但是,人们关注的焦点,还是刘翔。而且,岂止24小时?恐怕直到本届奥运会结束,甚至结束之后很长时间,刘翔要真正离开公众的视线和舆论的旋涡,难上加难。
媒体还在无休无止地报料,试图找出刘翔诡异折戟的真实原因。而他们的努力的确收到了成效。直观地判断,大家很容易把刘翔视作中国政绩体育的牺牲品,不过,趋使刘翔牺牲的动力,显然远不仅仅是各级体育官员的政绩需要,还来自涉及更多人、更复杂利益关系的一个完整的生存链条。刘翔是维系这个利益链条的基本条件,决定着与这个链条相关的所有个人和群体的命运。因此,一旦刘翔这一环节脱落,整个链条的生态系统就将随之断裂。
这正是为什么刘翔的伤情早就不适合继续训练和参赛,可环绕着他的方方面面的势力都在阻止他说出那个“退”字的深层缘由。
当然,这并不是说刘翔本人对此毫无话语权,问题在于,他自己也是这个利益链条上的一环,退一步海阔天空的道理,讲起来容易,做起来就太难太难了。钱是一个因素,然而对刘翔个人而言,这可能是全部因素中最不重要的一个。刘翔身价上亿,钱之于他,只是一个数字而已。但从21岁起就成为整个国家乃至整个世界的焦点,他已经习惯了被关注和当主宰。一旦失去这些,变成一个躺在钱堆里坐享其成的物质人,然后慢慢地被世界和社会淡忘,那是何等地痛苦与可怕——要知道,他还只有29岁呀!
更何况,2008年北京奥运会退赛后,刘翔自2004雅典奥运会夺冠起即享有的全民英雄身份,一夜之间经历了从天使到魔鬼的乾坤颠倒。从此,他便在歌声和骂声的奇异结合中艰难度日。正如刘翔的国家队队友史东鹏所言:刘翔是因为有太多的人骂他,才决定再坚持四年,用东山再起的神话平息不肯原谅他的那部分体育迷的怨言,以让自己的后半生过得安稳。
同时,刘翔肯定明白有多少人在“吃”他。如果刘翔接受医学专家的建议退出跑道,他在被他打碎饭碗的那些人眼里,就会从宿主变为夙敌。有太多的各级官员是靠他上位的;有太多的体育界、教育界人士是靠他评职称、加奖金、记大功、分房子、提职务的;他所在的城市以他为标志,他效力过的运动队和隶属过的单位如果没有从他的奖金和代言费里提取的那笔“抽成”,日子就可能过不下去,至少过不舒坦。
有篇报道提供了这样的信息:与姚明的“姚之队”经纪团队不同,刘翔的“翔之队”一直由国家体育总局田管中心主导商业开发。从2003年开始,刘翔持续攀高的出场费和火箭般上升的商业代言收入,就成了国家田径队的“造血机”。按国家体育总局对于运动员商业代言收入的分配政策,刘翔的商业赞助有相当一部分分配给了田协和地方体育局,比例是运动员65%,教练员15%,地方体育局和田协各10%。15%和10%看似比例不大,但不要忘了,它的基数是上亿元呀——早在2007年,刘翔的年收入就达到了1•63亿元!
接下来,就是备受诟病的赞助商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前夕,刘翔身上签有12个世界顶级品牌的代言合同。他意外退赛后,其代言单价一度从巅峰时期的1500万元暴跌至200万元。而2012年伦敦奥运会之前,与他签约的世界顶级品牌达到了17个——显然,赞助商们都在押宝刘翔的伦敦之行,期待他上演震撼世界的“王者归来”。假如刘翔再次退赛,赞助商们将情何以堪?
因此,刘翔必须踏上伦敦奥运会男子110米高栏的跑道——尽管他只跑了七步!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