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8月9日凌晨,2012年伦敦奥运会女子沙排季军争夺战在皇家骑兵卫队阅兵场刚刚结束,中国一姐薛晨/张希激战三局是以1-2(21-11、19-21、12-15)惜败给1号种子巴西拉里萨/朱莉安娜,最终是名列第四位无缘奖牌遗憾收官。
来自福州,身高1米90的薛晨是中国沙滩排球的第一高妹,她曾被破格录取进入国家队,08年北京奥运会,年仅19岁的薛晨首次参赛便和搭档张希意外拿到一枚铜牌。四年之后的伦敦奥运,已成长为国内头号组合的“晨希”被寄予夺金厚望。
薛晨结缘体育,可说意料之中,也可说意料之外。她来自一个体育家庭,父亲曾经打过排球,母亲曹丽华更是大学的篮球教练。从5岁开始,薛晨就经常跟着妈妈参加体育锻炼。
“我经常会带她练练身体素质,比如寒暑假,比如早晨,傍晚,都会去跑跑步,跳跳台阶,打打篮球什么的。”曹妈妈说。不过,真正决定送到业余体校练排球,还是因为孩子胃口不太好,想让她练练体育多吃饭。
1999年,10岁的薛晨被送到福州市业余体校,排球教练周国琴一眼便看上了这样一位高妹。“那时候才10岁,她身高就1米66,条件很好。”周教练介绍,他早就对薛晨有所耳闻,当时见面更是欣喜万分。加之妈妈的启蒙运动做得好,薛晨在刚去体校的第一天就显示出过人的能力,她的高抬腿,仰卧起坐比那些来了一段时间的小孩儿做得还好。此后,周国琴在薛晨身上也费了不少心思,他断定这个小孩儿以后肯定会成为一名出色的排球队员。
事情的转折点发生在2002年的福建省第十二届省运会,如果不是那次“意外”,薛晨如今恐怕已如愿成为中国女排的一名队员。
“当时福建省召开12届省运会,但按照规定,一个地方队想要参加室内排球比赛,必须有两队选手报名参加沙排争夺。”薛晨妈妈介绍说。薛晨当时被选上和其他三名队友一起,她兼职排球和沙排两个项目。
省运会的沙排比赛先于其他比赛进行,薛晨的首次亮相便引来了一个人的关注——陈昭鹤,当时这名厦门籍国际裁判正在沙排赛场担任比赛监督,看见身体条件、运动能力出众的薛晨,他欣喜若狂,赶紧给国家沙排队的相关人员打了电话。
“哎呀,我在福建这边发现一个人才,就她现在这个水平,在国内也能打到前16名,你们要不要来看一下。”就是这句推荐,薛晨生平中第一次和沙排扯上了关系。
那时候,国内几乎没人了解沙排是什么运动,听说孩子要去练沙排,周围人一百个不情愿。“女孩子嘛,都要白白净净的,谁要去打沙排啊,晒得那么黑,那么辛苦。”曹阿姨特别反对,她以孩子还小,还要上学为由拒绝了。不过,家长的拒绝并没有让沙排队死心,当时中国著名排球教练戴廷彬也来家里做工作。
曹丽华最终没能抵挡住诱惑,她想,“孩子搞体育就是要去国家队,代表国家打比赛,现在一下子跨到国字头,无论是条件,还是教练水平都比较好。再说了,打沙排和排球区别也不大,沙子是软的,沙上都能做动作,回来不是更轻松吗,实在不行,还在也可以再回来的。”想到这里,她终于松口让薛晨去试试。年底,不到14岁的薛晨去了沙排国家集训队,并从此爱上了这个项目。
小时候,曹丽华就发现女儿特别能吃苦,“不管我怎么要求,薛晨从来都能完成,也不会叫苦,可能她真的就是吃体育这碗饭的。”她说。刚去国家队,薛晨是那里年纪最小的队员,但她对教练言听计从,教练制定的任何计划,她都能一丝不苟地完成。正是如此,她的进步异常神速。
2006年是薛晨职业生涯中的第一个高峰期,她和张希配对仅仅几个月,首次参加世界沙排巡回赛,便在上海站出人意料赢得冠军,薛晨因此成为年纪最小的世界沙排巡回赛冠军得主。紧接着的多哈亚运会,薛晨/张希在决赛中力克一对日本组合夺金,再创造历史。那年,她获得国际排联颁发的年度最佳新人奖,那年,年仅 17岁的薛晨犹如一颗初升的新星,闪亮夺目。
当然,最让薛晨妈妈引以为傲的还是08年北京奥运会。“之前我们完全没想过她会打北京奥运会,按照年龄,她们是为2012年伦敦奥运会储备的。”曹丽华说。但在家门口作战,在母亲关切的目光注视下,薛晨发挥极为出色,她和张希顺利闯入半决赛。
半决赛和田佳/王洁那场球,曹丽华说是她印象中最深刻的一场。除了拿到赛点被翻盘的惋惜,她当时更担心女儿的伤病。当时比赛争夺激烈,薛晨为救最后一球倒地,迟迟没有起来,她在志愿者的簇拥下回到了休息室。
“我当时感觉心脏都快跳出来了感觉,薛晨小时候有腰椎膨出的问题,我怕是伤到腰了,接下来还有三四名决赛,也不知道会不会受影响。”看台上的曹丽华非常着急,她赶紧追了上去,还央求保安的同意进到医务室。好在薛晨并无大碍,次日的铜牌争夺战,她们顺利战胜巴西组合,拿到一枚宝贵的铜牌。
比赛结束后,薛晨妈妈曾暗下决心,“再也不去现场看女儿打球”。但她最终还是没能忍住,接下来的日子,只要有机会她都会去到现场为孩子加油,随着田佳/王洁的退役,薛晨/张希如今以成为中国沙排的头号组合。(搜狐体育 曾珍)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